1、qīngnǚsùéjùnàilěng,yuèzhōngshuānglǐdòuchánjuān。
2、李商隐,的《蝉》中,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3、在《蝉》一诗中,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诗人以深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这一时代背景。
4、霜月注音版
5、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这两句对仗工整,“五更”对“一树”;“疏欲断”对“碧无情”;
8、唐·李商隐《蝉》
9、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0、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1、蝉声与树木的碧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诗人却责怪树木的冷酷无情。显然,这同样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写自己的哀告无门、受人冷落。
12、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3、chūwénzhēngyànyǐwúchán,bǎichǐlóugāoshuǐjiētiān。
14、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5、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6、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7、对仗句是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8、[唐]李商隐
19、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20、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1、蝉声已渐远,不知秋已至,咏蝉诗二十六首
22、其中,薄”的读音是bó
23、(唐)李商隐
24、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以蝉来比喻高洁,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25、唐・虞世南《蝉》
2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7、描写出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28、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29、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30、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