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4、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贺知章〔唐代〕
8、一、诗词原文:
9、作者:贺知章
10、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11、当然不是。《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12、《回乡偶书》不是白居易写的,是贺知章写的。
13、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4、朝代:唐代
15、品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勾起游子思乡之情
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7、回乡偶书
18、《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19、“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一)》。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20、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1、回乡偶书二首
22、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贺知章不是杜甫。
23、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24、回乡偶书·其二
25、唐代:贺知章
26、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贺知章,不是杜甫。
27、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28、《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29、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30、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