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比如,你可以说有花的诗句,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朋友可以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循环往复,诵读效果很棒。
3、课外古诗词诵读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朋友都有兴趣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飞花令,可以在休闲时候玩起来,在玩中诵读古诗词。
4、△△△”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
5、脑印象,在脑海中想象出画面。
6、五感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来背诵。
7、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
8、模仿有两个好处:1、把加手势变成习惯。比如,《雨巷》这首诗,“撑着油纸伞”,老师教授的手势是:手做握伞动作,眼睛往上看着伞面;“独自彷徨在”,老师教授的手势是:右手抚摸着胸口,眼睛迷离,摇头;“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老师的手势是,右手往右前方伸出来,缓慢延伸。通过这些动作,就营造了诗中的场景,将朗诵者和观众一下子带进意境。
9、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10、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1、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
12、理解背诵,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
13、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14、一、抓好韵脚,读准诗韵。
15、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an,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16、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7、诗歌朗诵加手势呢?可以从三个个方面入手:一是仿;二是找;三是敢。
18、在朗诵诗歌时,可以加上表情和手势,但朗诵时的表情,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情绪流露,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所以在朗诵诗歌时,表情和手势应该适度,不应过于夸张。
19、蝉朗读节奏
20、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21、一是仿,就是模仿,先按照老师教授的诗歌动作反复练习。
22、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
23、三、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24、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O△/
25、△”或“△△△”停顿形式。
26、掌握好语速,字正腔圆带停顿,带韵味。细心体会就会声情并茂朗诵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