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
1、粒粒皆辛苦。
2、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3、谁知盘中餐,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6、《悯农》唐代:李绅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春播一粒粟,
9、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1、《悯农》宋代:杨万里
12、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13、译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4、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16、还有悯农二。
17、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18、这首诗传颂了艰辛劳动和勤劳致富的精神,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1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21、汗滴禾下土。
22、锄禾带月归有关诗句,例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3、《悯农其一》译文:
24、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5、“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26、悯农《其二》
2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8、汗滴禾下土,
29、译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30、这首诗描写了充满温暖的农忙生活,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代表之一。
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
31、《悯农其一》原文:
32、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33、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34、第二句是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5、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词。
36、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37、解释: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38、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3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朝李绅《悯农二首》中的一首。李绅祖籍亳州谯县,后迁居无锡。其诗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4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1、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4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3、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44、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绅所作,内容描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卓越。
45、古诗原文:
46、锄禾日当午,
47、这是悯农一,
48、这是两首古诗的诗句,第一句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9、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50、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5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2、原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