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选16篇
1、《告子》上、下;
2、作品主要记录了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其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思想核心是“心性“二字。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内而外地影响世界,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3、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4、《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5、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6、《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7、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8、《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9、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10、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11、《滕文公》上、下
12、《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13、一、《孟子》的艺术特色
14、《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15、《万章》上、下;
16、《离娄》上、下;
17、《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卷;《公孙丑》上、下卷;《滕文公》上、下卷;《离娄》上、下卷;《万章》上、下卷;《告子》上、下卷;《尽心》上、下卷。
18、《尽心》上、下
19、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20、《梁惠王》上、下
21、《孟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2021年已经推出。
22、卷一、梁惠王章句上(计七章)卷二、梁惠王章句下(计十六章)卷三、公孙丑章句上(计九章)卷四、公孙丑章句下(计十四章)卷五、滕文公章句上(计五章)卷六、滕文公章句下(计十章)卷七、离娄章句上(计二十八章)卷八、离娄章句下(计三十三章)卷九、万章章句上(计九章)卷十、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卷十一、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卷十三、尽心章句上(计四十六章)卷十四、尽心章句下(计三十八章)
23、《离娄》上、下
24、《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25、《滕文公》上、下;
26、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27、《梁惠王》上、下;
28、《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29、《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一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一共十四篇。分别是孟子和各诸侯国国君,以及孟子的学生的对话整理集,在思想体系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强的逻辑结构。《孟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治国理念,道德伦理,修身之道,处世原则,《孟子》还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尤其为后来的“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
30、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孟子精选16篇
31、《孟子三篇》原文以及译文:“以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2、二、《孟子》的要点
33、《孟子》一书共14卷。
34、《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5、《公孙丑》上、下
36、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37、《公孙丑》上、下;
38、扩展资料
39、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40、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41、《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42、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
43、《尽心》上、下。
44、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45、《万章》上、下
46、二、《孟子》的其他信息
47、《告子》上、下
48、《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49、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50、孟子编写过《孟子》。
51、一、七篇分别为:
5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53、《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54、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
55、《尽心》上、下。《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扩展资料:艺术特色:《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学说要点:养气与成德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