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
1、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有礼。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因对方的年龄地位产生任何不满的情绪而拒绝改变。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曾用名陶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询问他为何自己主张“行是知之始”,却又为自己取名为“知行”?陶行知先生听后觉得对方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名为陶行知且再未变更。
2、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南京、上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
3、陶行知回国之后,曾经将杜威的教育思想完全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当中,却在实际检验中发现杜威的教育思想无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差异感促使陶行知转变了自己原本的教育思想,最终推出了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知名言论,同时他也严厉的批判当时幼儿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等问题,针砭时弊的对当时大的教育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许多主张并为之奔走呼号。
4、他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教育学硕士,第一个提倡小先生制(学长制)。本名陶文濬,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
5、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6、年3月,还创刊了中国第一份专为农民发行的报纸《农民旬刊》。1926年,在其创办的明陵小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宣读《我们的信条》,提倡“生活教育”。
7、①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8、③教学做合一
9、这本书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把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学说,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思想文化氛围里来认识、理解与描述,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结合、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土与域外的结合。
10、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杜威明确提出把学校创造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陶行知回到中国,发现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所以为了改变该弊端,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11、在教育机构的建设中,陶行知先生曾先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教育机构,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师资与文艺骨干,并成为践行其宝贵教育思想的最佳场所。
12、陶行知思想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
13、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14、táoxíngzhī
15、郭沫若将其与孔子比拟,称赞他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16、陶行知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被董必武赞为“当今一圣人”。
17、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是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全国是“科教兴国”。
18、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教育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这为我们进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依据。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9、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0、教育家陶行知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2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2、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在美国受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想,而他回到中国,发现中国的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经过实践的探索,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23、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24、周恩来称他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25、这些理论思想和教育实践大多在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中有所体现,此外,陶行知还强调“奉献”“创造”“求真”等精神,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言论。陶行知先生的言论较多,需要大家不断去积累。
26、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27、说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与他的教育学说理论有关。
28、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29、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30、主要成就: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
31、教育实践
32、“知”的基本含义为晓得,明了,如知道;引申含义为使知道,如通知。
33、从教育上谋生活出路的七条原则:从学校到社会;从书本到生活;从教到做;从被动到自动;从士大夫到大众;从轻视儿童到信仰儿童;从平面三角到立体几何。这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轮廓。“平面三角”指荀子批判小人的学习所用的话语:“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立体几何”指“教学做合一”。这七条原则见《生活教育提要》。这五个方面的主张综合起来可用一句话概括:“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的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34、生活教育之“生活”与“教育”,皆属生活世界之“生活”与“教育”,亦即四通八达社会中的“生活”与“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世界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大学期间推崇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后来在推行平民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行知。
36、为什么这两位教育家的思想会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这是因为陶行知在外求学期间,其指导教师就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杜威,所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难免会有杜威教育理论的痕迹,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将这两个人物的思想合理进行对比,是知识点融汇于心。
37、陶行知原名文濬,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38、“陶”的基本含义为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陶俑、陶粒;引申含义为制造陶器,如陶冶。
39、①生活即教育
40、在日常使用中,“陶”也常做动词,表示除去,如陶洗。
41、在日常使用中,“知”也常做动词,表示主持;管理,如知更。
42、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大学期间受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影响,改为陶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言论,因此为了彰显人生态度和学术追求,改名为陶行知。
43、《陶行知教育名篇》内容提要序一: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目前“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
44、序二: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极力反对“杀人的会考”,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
45、在文献阅读与研究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他们同样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强调积累儿童在生活中的经验而非一味的教授与灌输。
46、《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是2011年5月1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洪宇。
47、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男,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8、陶行知一生奋斗,最后积劳成疾又因为好友出事而伤心,他病重的事情,震动整个中国,几乎各党派纷纷慰问,包括像,周恩来、宋庆龄一类的人物也专程探望。最后陶行知离开人世,宋庆龄手书万世师表,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教育家,更有后人以最后的圣人称之。
4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出自《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一书。
50、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51、周恩来评价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52、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53、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54、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的教育。
55、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目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要“自立立人”,“自卫卫国”。其具体要求有过多次阐释,直到1945年,、他明确为:“健康、科学、劳动、艺术及民主将构成和谐的生活。”而且以“民主第一”为指导原则。
56、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57、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教师之家,自幼热爱教育。留美回国时,在船上与人谈及回国志向,他说:“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毕生致力于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事业的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58、"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59、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60、陶行知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爱国人士,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等作品,宋庆龄赞其万世师表!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
61、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62、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63、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著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64、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为了对抗传统的教育,提出在实践中获得经验。陶行知回到中国,为了把“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视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同时也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相对应的言论有:“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65、陶行知(taoxingzhi)
66、生活教育理论(核心思想)
67、动态的教育目的:生活目的即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在变化中无时不出现问题和困难,“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生活在不断发展、不断生长、不断积累社会经验。“教育是社会经验之改造”。教育过程即是对生活世界中的社会经验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68、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学习与不断钻研,推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不断探索与发展。
69、③创办育才学校: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
70、陶行知是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
71、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民族的解放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的教育行动也没有停止,排除万难也要搞教育,先后组织、参与多个教育组织,其中,成立国难教育社最为著名。
72、陶行之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
73、是近现代的教育家。
74、②社会即学校
75、陶行知,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宝贵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于当今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有着十分宝贵的思想借鉴价值。
76、行动的两条路线:“现在英美法意日俄的教育都注意到教劳心的人劳力,教劳力的人劳心,尤以俄国为显观。中国的教育自然也应该走这两条路线——教读书的人做工,教做工的人读书。”根据这两条路线,陶行知创立工学团。用他的话说,这是“知识分子与生产分子的合作”,“就好比是阴阳电之配合,两者配合后,就可以有很伟大的力量发生出来”。这个伟大的力量就是社会创造力。
77、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78、陶行知出生于晚清时代,他见证了清朝的衰亡,也在纷乱的战火中理解着人民的疾苦,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撼动要远远比肉体的医治更为重要。因此,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呈现的生活教育理论、六大解放以及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能够切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背景,不仅表明了陶行知先生扎实的教育功底,更彰显了他独特的教育智慧与高尚的爱国情怀。
79、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80、教育产生力量:“教育是一种行动”。“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或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教育产生生活力或创造力。这些“力”产生的大小取决于是否用多数人的力、行动的力、有组织的力、自动的力和手脑并用的力。“惟有从行动上得来的真知识,才是真的力量”。
81、安徽歙县人,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坚定的民主战士。
82、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83、②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在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倡导“即导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陶行知尤其重视小孩子,认为小孩子也能做大事,提出“在教师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的言论。
84、宋庆龄将其誉为万世师表。
85、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这样谦卑有礼的故事不胜枚举。而令我们钦佩的,除了他伟大的教育智慧,更饱含着高尚的爱国情结。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吸引众多学子扎根农村教育,推动了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教育儿童未有谩骂指责,反倒是报之以源源不断的体谅与关爱。
86、行[háng,hàng,héng,xíng]汉字
87、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88、行,汉语一级字,读作háng、hàng、héng、xíng或xì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十字路口,后延伸至直排、营业机构、兄弟姐妹的次序等。《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
89、行知的读音是táoxíngzhī。
90、康熙字典【申集下】【行部】行《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并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