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诚信简短小故事
1、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2、而仰慕季布的人有很多,都会偷偷去帮助季布逃过刘邦的捉拿。季布也通过乔装打扮,到了一户姓朱的人家去当佣人。朱家当时知道这位佣人就是季布,但仍然愿意保守秘密,收留了他,甚至后来,朱家还派人到洛阳去找夏侯婴(刘邦的老朋友),想以此劝说刘邦不要再捉拿季布了。
3、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4、国内的人看到魏文侯冒雨出去,都感到很奇怪,后来知道是去赴约,都说:“国君竟然如此守信。”于是以后国家有政教,朝令夕行,无人敢违背。国君就是天下的表率,因为国君守信用,所以天下臣民百姓也都一样守信用。
5、随从就说:“现在下雨,不能打猎,您何必虚此一行呢?”魏文侯说:“我跟猎人约好,他现在肯定在郊外等我了,虽然没办法打猎,但是怎么能言而无信呢?”于是魏文侯冒雨前去见猎人。
6、李白在金陵所作《长干行》诗中,有一句“常存抱柱信”。此“抱柱信”是什么意思?是一个出自《庄子•盗跖》的感人典故:相传古时候,有一个青年人叫尾生,为人淳朴而诚信。有一次,他与一个女孩相约于桥下见面,谁知女孩未到而洪水突至,他不愿失信,遂“抱梁(桥)柱而死”。
7、【诚实的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8、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
9、在楚汉争霸的这段时期里,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好几次项羽打败刘邦,都是因为季布出谋划策。后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每每想到此事,心里都会感到十分气愤,于是他下令捉拿季布。
10、季布,楚国人。性情耿直,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只要他答应的事,无论困难多大都设法办到,成了汉初诚信的典范,受到民众广泛推崇。好人有好报。季布原在项羽手下为官,曾献策几次击败刘邦。刘一直怀恨在心,一心想治季布罪,后经许多达官贵人说情,刘邦不但没给他治罪,还让季布当上了河东太守。
11、果真,张良之后帮忙汉高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12、退避三舍的故事就是守信的故事!
13、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14、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15、源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16、季布。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人无信,则不立。成语一诺千金也是出自季布。季布几乎就是诚实守信的代言人。在现今的社会,商业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所以诚实守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言必行,行必果。
17、晏殊信誉的树立
18、晋文公命大军退避三舍
19、现在我们对于重要的人肯定会守信用,但是对于地位比自己低,又不那么重要的人,谁能做到跟魏文侯一样守信用呢?
20、季布在他要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想让他自己感到尴尬,赶紧走人。可是这曹邱生的脸皮实在太厚了,一见到季布,就使劲地鞠躬作揖。季布对此不理会,还说着很难听的话,可是这曹邱生根本不在乎,拉着季布的手谈说以前的家常,还说着吹捧季布的话:“我很早就知道你为人仗义,讲诚信,大家都说就算得到一千两黄金,都不如得到你的一个诺言呀!你看,我作为你的同乡,这些年来,都是一直在宣扬你的美名呢,你为什么就不能理我呢?”季布听了这番话,心里乐了,不仅理了曹邱生,还赐给他一笔厚礼。
21、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官员叫孟尝君,他非常讲究诚信。有一次,他与另一个官员打赌,输了一千金。但是,他却拖延不给对方赌债。
22、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23、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华盛顿可高兴啦!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小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来吧,小华盛顿,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华盛顿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只听“咯嚓”一声,小树成了两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根,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24、曾子杀猪】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25、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26、历史上公认的信守承诺的代表人物是秦末汉初的季布。
27、宋襄公,因为他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人都不尊守周朝旳礼制,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而宋襄公独恪守周礼,非常讲信用,哪怕失去战争致胜的机会也不去破坏当时规矩,把信用当生命,这在当时是受人尊敬的。所以当时的人尊他为五霸之一。
28、诚实守信小张良
29、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30、曾子杀猪
古代诚信简短小故事
31、一诺千斤”的由来
32、曹邱生和季布是同乡,他向来就喜欢攀高官,爱慕权贵。季布刚当上官不久,这个曹邱生就来拜访季布,季布很是不喜欢他。
33、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34、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35、要说古代时候古人谁比较守信用,我知道魏文侯就很守信用,他不仅对大臣守信用,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猎人他都一样守信用。
36、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有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37、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38、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体现。以下是古代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希望每个人务必做到诚实守信,并将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39、秦朝的楚地有一个人叫季布,他是一个性情豪爽,仗义讲信用的人,只要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难办,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完成,这使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
40、有一次,魏文侯跟猎人约定午时一起去郊外打猎,这一天早早就下雨,非常寒冷,魏文侯跟大臣们一起饮酒,正喝的高兴,魏文侯突然问随从说:“现在几点了?”随从答说已经午时了。魏文侯于是马上命人撤了酒席,让马夫快点驾车带他去郊外。
41、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42、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43、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44、过了很长时间,那个官员来找孟尝君要赌债,孟尝君却说自己没有借过钱。那个官员非常生气,认为孟尝君不仅赌输了钱,还失信于人,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
45、美国开国大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他跟父亲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46、刘邦最后在夏侯婴的劝说下,终于同意放过季布,还封他做了官,先是郎中,后来又升为河东太守。
47、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
48、古代诚信故事:
49、【华盛顿砍樱桃树】
50、在这之后,曹邱生更乐意给季布宣扬美名了,季布的名声越传越广。
51、相传在秦末汉初,有一个人叫季布,重承诺、守信用,把信用当做生命一样珍惜,楚地人多流传,得黄金千两,不如季布的承诺,随后一诺值千金,一诺千金便流传下来。
52、成语“一诺千金”和历史典故“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就来源季布的故事。
53、【韩信守信】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54、有一则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是“一言九鼎”。
55、【季布重诺】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56、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57、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58、商鞅不知算不算,他曾经为了使百姓相信政府,令人将一根木头搬到另个一个城门,就给赏金百两,这个故事也就是“城门立柱”故事,这应该算是诚信的见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