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赤壁赋》第三段赏析:
2、在黄州就职近一年,眼看又到了秋天重阳时节。几天来连日大风,间或还有细雨。这天,风消雨歇、秋高气爽,苏轼来了兴致,便邀好友陈季常(此人便是河东吼狮柳氏的夫君。他的毛病后人称之为“季常之癖”)一同到后院赏菊。不料到后院一看,眼前落英缤纷、黄花满地,正应了一年前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3、经奏请皇上,王安石责授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地处武昌以东,江山胜景、形势险要。苏轼正是在此地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诗作,开启了他的“黄州时期”,这是题外话。
4、一一尾段呼应开篇,回到夜游赤壁之本事。全文由乐而悲转而又乐,情感一波三折,在这波折中,我们更进一层地体味到了苏轼的洒脱。
5、一一此文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首段交代了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即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地点“赤壁之下”,人物“苏子与客”(有一种说法,说这个“客"是作者虚构的,后文苏子与客的对话是苏轼内心挣扎斗争的外化)活动“泛舟游”“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笔墨重点则是景物描写和体验上。其中有清风、水波、月、白露、水光,这些意象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幅明月秋江图,意境清静朦胧。主人公置身美景,任由小船在茫茫江上随风飘荡,似御风而行,颇有超然欲仙之感,心情愉悦。
6、年秋、冬,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后赤壁赋》中的这几句是描写长江冬景的千古名句。意思很直白: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很高大,把月亮衬托得很小;潮落之时水面下的石头就会露出来。
7、一一从第三段起文章转入对话,由写景转入描事抒情。此段可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处分为两层。前一层追古,由眼前景联想到孟德诗,由赤壁之地势联想到孟德之事;后一层述今日“吾与子”之平凡渺小境况。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宇宙永恒的歆羡,人生短暂的悲叹。此段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都是高考考过的名句。
8、苏轼《后赤壁赋》
9、前赤壁中,“客”的颓废其实正是苏轼自身内心痛苦的写照,宦海沉浮,所以对时世有沧桑感慨,心绪颓废,但随后的回答又表现出寄情自然,豁达开朗的积极心态
10、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1、一一面对客的悲悯感怀,苏子巧妙开解。他先以水、月为例,从变与不变的两个角度出发,阐释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不禁让人联想起唐人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句,颇具辩证色彩,足显作者的睿智与旷达。既然已无所谓永恒与短暂,且“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此句暗含人生亦有命强求不得之意)不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襄阳歌》”,耳得目遇即可享之,遥应开头,表达了寄情山水、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感。
1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3、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作诗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1079年)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尚未得到新的任命,便有了一段赋闲的日子。秋天的一个下午,苏轼去拜访时任宰相的王安石,不巧正值王因事外出。在等待的空闲中,他无意中发现书桌上放有一首墨迹未干的诗,但只写了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14、一一第二段首句承上启下,因夜游之乐而忍不住高歌一曲。这歌词出自《楚辞》,所谓“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联想此刻作者被贬的处境“望美人兮天一方”定包涵远离朝堂、志不得伸的郁闷。那位吹洞箫的客应是“我”的知音,他洞悉了我的内心,所以当他“倚歌而和之”时,曲调是如此的悲凉。此处运用博喻即连用5个比喻,另加想象、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乐曲的哀婉悲凄。
1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6、王安石回来后,自然看见了续写的诗句。他笑了笑说:“子瞻狂妄,不知屈子《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7、千古名句写长江冬景
18、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9、《前赤壁赋》第三段原文:
20、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2、苏轼心想:这分明是咏菊的诗句。只是秋菊乃耐寒之物,宁死枝头也不甘坠落于朔风之中,这“吹落黄花”,已属不妥,而“满地金”者,岂非错上加错!想到这里,苏轼不由得一时兴起,提起笔来,续写了以下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23、写完后依然不见王安石回来,他便走了。续诗的事,再也没放在心上。
2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5、前赤壁赋的艺术成就极高,作者通过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点自然结合,让客观生活场景跟主观情感完美统一,展现出了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清新自然艺术境界,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26、在几度遭贬后,苏轼确实有颓废消极情绪,但旷达的心胸又让他走出低迷状态,积极面对人生,可见苏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