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精选37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精选37句】

时间:2023-04-04 11:28:12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

1、这句话是古代诗词中的名句,具体的含义较为深奥,可以理解为黄沙和战争在金甲的保护下依然难以摧毁楼兰古城,表达了对楼兰的坚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从军行七首》王昌龄·唐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4、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6、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7、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8、这是出自唐代李贺的《长干行》中的一句诗句。意为塞外战争如此惨烈,战士们身着金甲,在黄沙之中身受层层创伤,但是即使战胜了敌人,楼兰文明也已经不复存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也已注定无法归还那未得复得的失去。因此,这句诗被用来形容人生苦难,强调人在生命中所受的悲伤和伤害,但即便如此,仍需要坚定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信仰,不被生活困顿压垮。

9、诗篇前两句描写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刻画了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灭敌,誓不返乡的豪情。

10、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释:

1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1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13、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7、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18、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19、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唐代边塞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出自:(唐)王昌龄的诗。可译为: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注释: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1、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22、不破楼兰终不还。

23、下一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24、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5、它也象征了在历史长河中文化的递进发展,风云人物的命运转折和传奇故事的流传。

26、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27、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28、雪山:祁连山脉。

2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3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下一句

3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诗写出了戍边将士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黄沙:指沙漠。穿,磨破。甲:铠甲。古时作战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楼兰:即汉时西域的鄯善国,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32、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33、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3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35、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36、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37、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出自他的《从军行》。王昌龄的《从军行》一共写了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除此之外,他还有《出塞》、《塞下曲》等著名边塞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