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85句精选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85句精选

时间:2023-04-03 16:00:06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

1、这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李白《早发白帝城》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5、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1、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3、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14、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5、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16、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18、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19、向南登上杜陵,向北望五陵。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落日本身的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2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渡荆门送别------李白

2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3、《绝句》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24、《望岳》唐·杜甫

25、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

26、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2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2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0、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

3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3、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34、杜陵绝句李白[唐代]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早发白帝城》

39、别董大------高适

40、送别------王维

41、赠汪伦------李白

42、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4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4、《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站在很远的山峰下面向上看瀑布,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遥看”与题目《望庐山瀑布》中的“望”字相照应;“挂”是悬挂。这一“挂”字用得格外生动,它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这飞一样的瀑流从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让人感觉像是银河从天空中最高处落下来了。“飞”给人以瀑布急流飞奔的感觉;“直下”既写出了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4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6、送友人------李白

4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8、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49、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5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3、山中送别------王维

5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李白《关山月》

5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6、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57、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5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0、这首《杜陵绝句》,乍看是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李白对自个当时的境遇的描述。李白当时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产生隐居之心,因此借景抒情,写下了自己的感慨。

李白借景抒情的诗句

6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2、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63、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6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65、《静夜思》唐·李白

6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8、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69、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7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1、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72、【译文及赏析】

7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4、《无题》唐·李商隐

75、表达了诗人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

76、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77、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8、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7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1、《枫桥夜泊》唐·张继

8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3、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8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5、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