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解析【优选38句】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解析【优选38句】

时间:2023-04-03 15:45:07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解析

1、《少年中国说》的寓意:

2、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因此,他写了这篇少年中国说,想唤起国人的一点少年之气,一点活力与朝气,呼唤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先进的制度文化去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4、《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

5、全文在阐发辨析“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的过程中,围绕“老大”与“少年”的基本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如有少年人与老年人的对比、中国过去强盛与今日颓老的对比,有“如其老大”与“如其非老大”的对比。

6、而在每一对比中都大量运用鲜明的形象来说明,如将老年人比作“夕照”、“瘠牛”;少年人比作“朝阳”、“乳虎”;将老朽为保其位比为乞儿拾金锭;将老朽、少年与中国之关系比为迁居者、入室者与屋之关系。形象的对比不但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还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奇彩纷呈。

7、文章从帝国主义者讥讽我中国为老大帝国开篇,接着点出老大之说是“日本人”“袭译欧西人之言”,这样就概括了东西方帝国主义者当时对中国的看法。

8、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9、文章的最后,赞颂少年中国不断发展与天长存的壮美远景,讴歌中国少年永远向前的精神。“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10、梁启超心目中的中国是少年中国。如红日初升、何出伏流、潜龙腾渊、鹰隼试翼、矞矞皇皇。梁启超眼中的中国英姿勃发,前程灿烂,有壮丽的发展前景。

11、《少年中国说》赏析:

12、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13、文章先立起了批驳的靶子,然后马上用一设问句“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引出下面的反驳文字。作者标出姓名作答,以示尊重和负责。重叠“是何言”,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愤激不平的情绪。段末一语“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4、《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全文共十段,约三千多字。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作了适当删节。

15、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16、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7、《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

18、清朝末年,清王朝实在撑不住,搞成了清政府,但是,官场依旧糜烂不堪,大义泯灭,龟鬼横行,究其根源,是氏族传承纲常之祸也,贵贱氏族俱立家谱,其谱编制长达70代以上,国以孔为贵。粗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嬴秦以来,改朝换代更天换地者十数次,这些氏族为何能在十数次天崩地溃中屹立不倒?

19、《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

20、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为年轻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少年当时就是中国的希望。梁启超先生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正处在一个动乱的时代,想要建立强大的国家,就要靠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学习,去拼搏。

22、扩展资料:

23、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因此当今时代国家存亡的大任,不再是其他人的,而是全部都寄予在我们的少年身上。”

24、《少年中国说》提出的观点是:青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脊梁,青年肩负着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青年必须发愤图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

25、扩展资料

26、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7、人自然明白,无他,出卖旧天子,充当新奴才尔,通敌才是贵族之大道,是故,国因贵孔而空,民以卖国而荣,民之所以卖国,是为其族可以老大也,国之所以靡空,是因其崇老大而失道也,进而,要从根本上拯救糜烂的清朝,梁启超就写了本篇《少年中国说》。

28、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

29、为的是克服氏族传承5000年的谎言,断了崇洋媚外的根源,了结卖国而偷生的情愫。

30、《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者瓜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解析

31、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3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3、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34、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35、《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和对中国少年的(热情赞美)。

36、写作背景:

37、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中国人中也有一些无知昏庸者,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8、作者为了反驳帝国主义的无耻之言,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让祖国重新繁荣富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