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亲情的句子
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内睦者,家道昌。
7、《论语》中记载孔子所认为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就是亲情的自然表现,是人的本性使然。
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2、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13、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有德行的人守孝期间,吃美食不觉得甘美,听音乐不觉捍愉快,闲居在家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子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不也有在也父母的怀抱里得到三年爱抚吗?"
1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5、•子孝父心宽。
1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7、孔子是依靠其自己的品质、能力、思想,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而不是通过建立老师与弟子间的等级关系来让弟子服从的。所以孔子从来没有提出什么尊师问题,更没有像后世那样强调师道尊严。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是将弟子当成朋友甚至亲人的,所以才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师生一同畅谈人生理想这样的场景。
18、《论语》中关于怀念先人的内容不止一次出现,譬如《八佾》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2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22、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②,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
2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4、•大孝终身慕父母。
2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26、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7、而弟子们对于孔子则是发自内心的敬仰,就像颜渊感叹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8、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2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0、https://m.yuzhenhai.com/view/201605/29961.html
论语中关于亲情的句子
3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3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6、•亲人不睦家必败。
3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8、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9、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4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1、头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42、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3、而对于朋友,《论语》强调的是信而不是敬。因为如果朋友之间能够建立信用,敬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相反,如果朋友之间没有信用,又怎么能够相敬呢!所以曾子“日三省乎吾身”的内容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而孔子本人也将“朋友信之”作为一种社会理想。
44、•母爱胜于万爱。
4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是一首悼念父母恩德的诗歌。在这句话中,作者抒发其未能奉养父母至终老的遗憾。在后世,引用这句话来表达感念父母之恩的非常多。
47、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时那些幼年失去父母者的哀歌,表达的是人们对亲情的怀念与渴望。后来,人们就用“失怙”表示丧父;用“失恃”表示丧母;用“幼失怙恃”表示幼年时期父母双亡。
48、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9、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50、[注]燧:古代取人的器具。改火:古代腿百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一年轮一遍。
51、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5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5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5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8、【译文】
5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论语中关于亲情的句子
6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6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63、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64、父母去世,之所以服三年丧,按孔子的解释,是因为孩子出生头三年,需要父母悉心照料。如今小朋友三岁才入幼儿园,也不知是否与此相关。其实,服丧是对父母过世的一种追念,父母生养之恩的报答是很难简单划一个时间的。服丧究竟以多长时间为宜,也往往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65、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66、父母者,人之本也。
67、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6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6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70、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7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7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74、长幼有序。——孟子
7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76、祭祀是追思先人的一种重要活动,祭祀活动的态度反映出对待先人的态度。上述这些内容都是反映孔子对于祭祀活动的认真态度,而对待祭祀活动是否认真,反映的是对先人是否真的怀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