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推荐36句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推荐36句

时间:2023-03-20 13:50:1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1、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劳伊尔合作出版,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传遍世界。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通常由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他根据超我、自我和本我划分了人的心理结构。

2、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这肯定是一种新的小说美学。怎样深入阐发它的美学层次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思考。但我们起码可以说,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

3、鼓励将注意力转向内在的过程,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只关注内容,并带入觉察中,转化这些隐藏的观点、信念、感受和期待,成为正面的能量。

4、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5、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6、这种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是不谋而合的。在山水画中,画家常常通过留白来表现云、雾、水等事物以及远近空间,从而给看画的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写作也是如此,有的作品是史诗式的或全知全能式的,这样的作品事无巨细都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而有的作品则是极为简练的,读者却能从文字中联想到背后的意义。

7、“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

8、“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9、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

10、“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11、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海明威以此比喻写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的分量。

12、对于这一点,海明威阐述为一种“神秘化的手法”。如果一个作家写得清楚明白,读者很容易能看得出他是不是在伪造。如果他采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那么读者就会被“欺骗”,同时不断地去猜想。这种叙述方式并非叙事圈套,而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留白:只描述轮廓,让读者去填补文字背后的具体意象。

13、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14、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马原以《永别了武器》中曾被海明威改写了三十九遍(在另一处海明威又说是四十遍)的结尾为例:

15、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16、海明威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办法呢?他说:“如果一位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17、“冰山原理”。所谓“冰山原理”在写作里其实是一个塑造真实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要想使一个人物立体起来,就必须使他有背景。

18、“不,我可以的。”我说。

19、“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20、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其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作用:萨提亚模式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索人们不同层次的自我,倡导对所有的体验水平展开工作。

21、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22、提出“冰山原则”,重视作品的简洁性、象征性和含蓄性

23、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海明威提出的的,有较大的影响。

24、海明威的作品就属于后者。比如他在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就极致地体现出了“冰山理论”。从内容上看,小说中的男女在一个火车站等车,女主看到远处的雪山后,认为那些山很像白象。然后他们喝酒,谈论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事情,小说就在谈话中戛然而止。初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很难从中看出它想表达什么;再读几遍,就能从男女的对话中发现海明威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海明威并没有点明女人发生了什么事,仅仅通过男人的口说那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手术。可是看都最后,读者就会猜想出来:男人要求女人去做流产手术。

25、其余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其中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恶性战斗等等。所以弗洛伊德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意识的研究中,这也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26、冰山原则:

27、等到动笔写时,把这个人经历里,那些对你文章有意义的东西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冰山原理了。

28、主要指“更少即是更多”,即删除比添加素材更重要。“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该创作理论首先由海明威提出。

29、“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30、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人格的三种自我。他认为人的个性就像海洋上的冰山,只露出一部分,即意识层面。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31、比如你写一个小偷,不能只写他偷东西(短篇小说可以),当涉及到人物塑造时,你就必须有许多背景的交代在里面,你必须将一个人物思考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要像为他写一部传记那样去想这个人物的前世今生。

32、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33、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34、我往房门走去。

35、“在此之前作者没告诉我们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我们马上知道了这间停着‘我’情人(卡萨玲)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我’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可是我们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变态。”“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我们都知道了。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说大家也会知道这个道理,他就不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都知道了。这样做除了因省略掉一些东西而缩短了篇幅外,由这种省略还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法,以作用于(阅读)对象心理为根本目标的方法。”(马原《小说》)

36、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