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局;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2、古体诗是树枝做的篱笆,有一种古朴自然的味道。
3、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基本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打几个比方!
5、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很多古体诗也是存在形式上的对仗和粘连的,特别是在古体向“格律诗”过渡期间产生的多种“诗体”,已经注重“四声八病”(句律)概念的运用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和“山水诗”,如果单从句子的修辞结构方面考虑不从格律规则方面考校,很容易被人将其与“格律诗”(近体诗)等同。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7、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属于古典诗词。语言优美,音韵流畅,讲究意境。
8、其次,古体诗押韵时允许中途换韵,韵脚由平声换成另一平声,或者换成仄声均可,从第几句开始换韵也没有规定。
9、先说古体诗。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汉魏六朝诗歌称作古诗。古体分“五古”,“七古",还有三.五.七言杂用的“杂言诗"。古诗没有严整的格律,不讲平仄,句式自由,用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既可一韵到底,也可间隔换韵。古诗是配乐的歌辞。
10、例如:杜甫的《绝句》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格律不同
13、近体诗是砖头砌的墙院,整齐,规范,结实分明。
14、一般情况下,会从最简单的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1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6、再说近体诗。近体诗亦称律诗,包括律诗,排律,绝句三种类型。律诗具有三大格律:一:每句平仄相间,同联两句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三:一韵到底的平声韵。排律是律诗延长,格律要求与律诗相同。绝句是律诗的截半,除不要求对仗外,其他格律同律诗。
17、《静夜思》——李白
18、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19、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体裁的发展过程来看,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有时非常明显,有时却也不好区分。
20、字数不同
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村,准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题材。近体诗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
25、一、字、句规则上的区分。
26、至于两者之间孰优孰劣谁难谁易的问题则不存在。从形式上来说它们没有可比性;如从内容上来看,二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更是不同。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作者,作者的天赋和后天知识结构及文化素养决定了诗的好坏。就像更古一些的《诗经》、《楚辞》、《乐府》一样,没有格律乃至声律方面的规定,但它们的高古韵味却是后来者难以追及的。
27、我们今天所谓的今体诗与近体诗广义所指含义一般相同。狭义而言,“今”是指时间,于唐代来说,就是成熟的格律诗,包括五绝七绝和典范的五律七律;近体诗的“近”也指时间,一般指靠近诗作者生活时代的典型的合乎唐格律诗规范要求的所有古诗,当然狭义的古体诗,也就是所谓古风。
28、近体诗是汤园。有馅,圆润分明。
29、一:四言诗没有近体诗,《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都是古体诗。汉、魏、晋、六朝诗人的四言诗都是古诗体,伟人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四言诗也是古诗体。四言诗运用赋、比、兴手法,重章叠文,反复吟颂。
30、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在唐朝时候发展成熟的格律诗,有五言绝律和七言律绝共四种诗体。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主要是为了和唐朝之前的诗歌区分开来,不是近体诗的诗则就是古体诗。
3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四句。第二句第四句押韵,每句的平仄也有严格的规定。
32、近体诗每一句的平仄结构安排比较规律,其规律自成一套规则,违反规则的便不可称为“近体”。这套准则流传至今又分为好几种细则,比如韵脚规则、相粘规则、相对规则等等。
33、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34、近体诗(格律诗)每句由五个字或者七个字构成,而古体诗则没有这个限制。一般情况下近体诗由四句或八句组成,超过八句的也是取“偶数句”,没有“奇数句”。
35、古体诗是少儿任意浑洒的涂鸦,简单的创意里是纷飞的想向,
36、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相对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7、二、平仄规则上的区分。
38、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扩展资料:诗的起源历史: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3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0、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绝句和侓诗。
4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42、句数不同
43、首先,由于古体诗所属的时期没有“官韵”(官方韵典)的概念,所以其经历的各个时期也没有指定用韵,也就不存在押什么韵部的事情,只是按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发音习惯押韵,或者不押韵。
44、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45、近体诗是成人精雕细琢的画作。细密的色调里是学识的积累。
46、古体诗和近体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裁。
47、古体诗是面条,简单,粗细随便。
48、三、韵部使用规则上的区别。
49、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50、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51、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52、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3、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的新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54、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55、简言之,在古时没有按格律规则限制进行创作的诗就是古体诗。反之,按格律规则行诗的便是近体诗。复杂一点说,熟悉格律规则之后,两者之间的区分还是非常直观的。
56、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57、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58、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59、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60、以上是通常意义上的区分。但遍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各个时期,这些只能称作是形式上的区分。并且诗人也没有“近体诗人”和“古体诗人”上的区分。自古体诗从《乐府》中脱成之日起,历朝历代的诗人都有所涉及,直至今日也未曾断绝。只是今人大多以为“古诗即格律诗”的认知偏差造成了一种古体诗早已消失的错觉。
61、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