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现世价值
1、孔子在宰予反对守孝三年时,被驳得目瞪狗呆,只能背后大骂宰予不仁。可他自己连一年都忍不了,不但母丧期间去吃霸王餐,还违背母志,停母尸于街头,医闹一般逼出叔梁纥的埋尸地,强行把颜征在和老流氓叔梁纥合葬——在古人观念里这是把***生生世世送给老流氓欺负。孔子这行为算是明礼还是尽孝?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2、孔子学说是儒学理论的基础及主干,是儒学最重要的部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儒学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治世思想,起到了稳固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渗入到每个时代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确定、立世处事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有着儒学的印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但正人先正已,孔子自己就是个最大的伪君子,他的理念能有什么现实意义!下面我就证明孔子是个伪君子。
4、(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写不好文章,说不好话(结巴、不畅、不规范、口头禅),学生识读、书写水平低,会背条条不会应用等等。
5、(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君子绝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孔子鼓吹“孝悌”,他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既如此,按理,孔子应该拿出自己的行动为后世树立个楷模才对。可他不忆父也罢了,毕竟他三岁就死了爹。但不见母颇欠孝道。就算叔梁纥是霸王强上弓,其母颜氏何辜?!再说,作为寡妇兼寡母的颜氏女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孔子喂养大,多不容易啊!
7、中庸。讲究中和、庸和各方,和谐、团结、和平天下。
8、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9、仁政。主张“民本思想”,“轻刑薄税”,“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10、(2)克己内省当代教育,包括教师在内,很缺乏此种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负,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之过掩饰自己之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11、(1)立志有恒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发人深省。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玩物丧志,“不知好歹”的状况令人忧虑。
12、(7)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备课要备学校、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实际是惰性的表现。学生观“天生其人必有才”。
13、三、君子绝不会对领导像孙子,对下级像爷爷。
14、国人主导文化传统之基石。
15、”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16、孔子克自己复礼追求的就是人人都是守周礼的君子,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他理想的等级尊卑男尊女卑君主仁政草民安份的国度。
17、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18、(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当代教育,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己,即“群体观”,摆正教师群体中个人位置,取长补短才大有裨益。
19、(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成为教书匠,往往就是缺乏奋发不息的求学精神,故作玄妙,装得神秘,实际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使自身渐渐老化、僵化、退化。
20、教与学主张八原理:
21、(8)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人师表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当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独立人格意识。
22、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主张“仁”的思想.但那个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仁”的思想不能为统治者逐鹿中原,成就大一统的霸业.所以有了孔子与弟子的周游列国.
23、讲大义。儒家思想弘扬英雄主义,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4、(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师生都应学而时习,培养温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词谓之“反刍”和“迁移”,要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5、(4)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视,教师言不由衷学生还不会理解,其负面效应特强。
26、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7、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8、在事死如事生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跑官要官的十四年,谁为其父母按时祭祀?当代人还尊孔的,非奸即盗,缺德不孝。
2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领会。
30、“和”既是政治手段,亦是政治目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现世价值
31、道德教育四原则:
32、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孔子开创到变成官方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也接受了许多其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击.
33、(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语文单元教学重在举一反三,实现纵横迁移。
34、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加快,说话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时,恭敬而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堂时,走下台阶,脸色舒展,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台阶,迅速向前走,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位置,又是一副恭敬而不安的模样。
35、(3)改过迁善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切忌文过饰非。怎样看待教师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36、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再回头张望。”
37、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孔母想来还得去筹学费吧!到孔子17岁时,劳累过度的颜征在病逝了。颜氏女称得上个伟大的母亲!
38、但孔子对待无权无钱的农民工是怎么做的呢?
39、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40、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融和天下:
41、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高明!
4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
43、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44、嘴上说要仁政,实际去砸民工的锅!
45、二、君子绝不该性别歧视。孔子眼里女人不算人。
46、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将“仁”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思想上,他希望以推行“仁政”来结速纷乱的列国分争局面,但依然没有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实现.而儒学的思想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7、这样的人培养君子仁德?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对现实只有反面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