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剧种优选178句

剧种优选178句

时间:2024-11-23 00:34:01

1、剧种介绍: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旋律优美,故事感人,在民间影响较广。

2、评剧以唱功见长,唱词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非常亲民,等等。

3、五、晋剧:

4、京剧,有国剧之称。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国粹。

5、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

6、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

7、豫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8、黄梅戏,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9、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初名花鼓戏,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花鼓戏已有流行,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沪剧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10、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11、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2、评剧,曾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全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除京剧外,中国评剧院是全国唯一一个带国字头的地方戏曲剧院。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13、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14、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16、重庆——川剧、梁山灯戏

17、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18、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19、六、秦腔:

20、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21、天津——京剧、评剧

22、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

23、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

24、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25、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

26、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

27、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

28、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29、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汉族戏曲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

31、云南——云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32、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33、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

34、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35、台湾——歌仔戏

36、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37、环县道情皮影戏

38、贵州——黔剧、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

39、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

40、豫剧,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河南梆子”。有观点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有说:是在河南当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后与传入河南的昆曲和秦腔等剧种相结合而成;也有考证说它自成体系,是由唐宋梨园剧种及宋元时期中州流行的杂剧中抽绎、演变、发展出来的。

41、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42、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43、五是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国外称为“东方咏叹调”

44、碗碗腔、朔州秧歌戏、

45、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

46、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47、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

48、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

49、越剧又称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50、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51、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罗罗腔

52、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53、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其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54、吕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55、河北梆子

56、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57、中国戏曲最有影响的有五大剧种。一是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58、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

59、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发展于上海,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60、中国的戏曲剧种:昆曲、高腔、京剧、评剧、晋剧、秦腔等。

61、剧种介绍: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最大剧种。声腔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

62、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63、黄梅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64、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

65、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

66、三是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调、采茶戏等,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安徽省在20世纪50年代将这一剧种正式定名为黄梅戏。

67、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68、剧种介绍:河北梆子是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的。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

69、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70、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

71、黑龙江——龙江剧

72、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73、剧种介绍: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我国南方一大剧种,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

74、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

75、黄梅戏唱腔纯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

76、晋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77、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78、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国剧”之称。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79、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80、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

81、秦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82、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83、沪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84、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85、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最初以北京为中心,现已遍及全国。京剧的代表人物是梅兰芳先生,我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在他的带领下,京剧逐渐走出国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6、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87、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

88、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

89、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90、四、评剧:

91、评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92、剧种介绍: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剧目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为主,贴近生活,擅长表演现代生活。

93、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除中国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亦有当地的越剧团存在。

94、中国有五大戏种,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演变,这五大戏种逐渐成为中华戏曲的核心,它们在中华戏曲文化中熠熠生辉。

95、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96、京剧,有“国剧”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97、京剧,评剧,黄梅戏,豫剧,晋剧,川剧,越剧,粤剧,河北梆子,山东柳琴,山东吕剧,山东邦子,吉林吉剧,黑龙江黑剧,北京曲剧,河北丝弦,沪剧,云南花灯,桂剧,眉户,秦腔,高邦子,河南曲调,唐山皮影,莲花落,桂林花灯,徽剧,昆曲,潮剧,闵南戏,楚剧,祁剧,湖南花鼓,湖北花鼓。

98、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由于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

99、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

100、剧种介绍: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101、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102、曲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03、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104、昆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05、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

106、四大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107、除河南外、河北、山西、山东、湖北、甘肃、台湾、四川以及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份都有豫剧团存在。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声腔,后出现过陈素真、桑振君、闫立品、崔兰田、常香玉、马金凤、唐喜成、牛得草等著名演员。剧目有《三上轿》、《抬花轿》、《春秋配》、《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等。

108、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称为广东大戏。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9、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

110、中国五大戏剧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11、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

112、豫剧,看其名字我们就知道它发源于河南,可以说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它的唱腔非常有特点,抑扬顿挫,生动活泼,在豫剧的唱腔之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深受大家的喜爱。

11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114、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秦腔。其中京剧是国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115、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

116、越剧,第二国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117、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

118、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

119、中国十大地方剧种:

120、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

121、三、京剧:

122、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

123、郃阳提线木偶戏

12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为中国戏曲剧种之首。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125、二、高腔:

126、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

127、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

128、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129、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

130、目前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有“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之称。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131、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132、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133、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文化戏曲繁荣,种类多,国剧是京剧,已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它还有河北的评剧,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山西绑子,东北二人转,上海黄梅戏剧,苏州评弹,广东粤剧,陕西秦腔,等等。有些地方戏已传承认了上千年,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

134、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

135、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

136、越剧,公认为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7、四是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138、闽剧、大腔戏、四平戏

139、四大剧种分别为:京:昆:越:沪

140、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

141、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142、评剧俗称蹦蹦戏、平腔梆子,落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1935年改称今名。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

143、辽西木偶戏

144、剧种介绍: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豫剧的声腔,或高亢活泼,或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六百五十多出。豫剧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最大地方剧种。艺术团体分布众多,仅次于京剧,居地方戏之首。

145、剧种介绍:越剧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146、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147、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148、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149、滇剧、白剧、傣剧、彝剧

150、越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51、剧种介绍:晋剧又名中路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中路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剧种之一,是山西省影响最大的剧种。

152、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153、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154、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155、宁夏——花儿剧

156、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

157、花朝戏、陆丰皮影戏

158、中国十大戏曲分别是:

159、二是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160、剧种介绍: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百戏鼻祖”之雅称。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

161、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62、中国戏剧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63、新疆——曲子戏

164、拓展资料:

165、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166、越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67、一、昆曲:

168、漳州布袋木偶戏

169、京剧越剧黄梅剧淮剧歌曲等

170、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171、四大剧种分别是京剧,评剧,豫剧,越剧

172、黄梅戏、

173、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74、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175、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

176、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微安庆一带。后表演日趋成熟,成为安微地方大戏。曲调悠扬,优美动人,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177、评剧是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曾经被称为第二大剧种,鼎盛时期除个别省份外几乎都有评剧院团(京津冀东三省河南广西新疆青海内蒙云南贵州重庆武汉江西山西山东陕西安徽等)。

178、晋剧又被称为中路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2006年晋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