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精选24句

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精选24句

时间:2023-02-16 17:57:47

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

1、叶公好龙

2、这个成语的寓意就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3、于是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4、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汉朝刘向的《新序·杂事》。

5、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

6、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7、叶公好龙是古代寓言故事,古人智慧的结晶寓意是喜欢事物的表象,并不喜欢事物的本质,言语和内心是相互违背的。

8、叶公好龙是寓言故事。也是神话故事。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9、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意思是:昔日叶公喜欢龙,神龙真的下来了,大家才知道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像龙的那些物件。

10、叶公好龙,古代汉族寓言故事。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原文为:“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1、用来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12、叶公好龙是寓言故事,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13、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寓言故事,而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暗藏了很多有教育意义的信息和人

14、叶公好龙,是《世说新语》上一个故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而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15、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叶公是唯物主义者,自认为龙是不存在的,臆造出了龙的样子,纵然鬼斧神工班,也只是纸上的一抹墨迹。然而真龙确实存在,对出现这种未知的生物,肯定是很害怕、激动。

16、叶公好龙的故事是神话故事。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17、“叶公好龙”还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18、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19、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20、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21、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他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22、叶公好龙是中国的成语故事,不是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伊索的作品,所以叶公好龙不是伊索寓言,因为伊索寓言里面含有的故事有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狼和小羊,披着狮皮的驴,金斧头和银斧头等,所以叶公好龙是中国的,不是外国寓言。

23、是神话故事,以前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这个课文

24、叶公好龙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看事物要懂得去看到它的本质,不能够盲目的去追捧一些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