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月十五夜64句

正月十五夜64句

时间:2024-11-21 18:58:25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3、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原文:《正月十五夜》

6、《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7、窗前明月光

8、正月十五夜表达了诗人对大唐元宵夜的赞叹,和恋恋不舍之情。

9、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最早源于汉朝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设立的。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重用吕氏宗亲想变成吕氏天下群臣敢怒不敢言。吕后死后,吕氏宗亲想要抄底夺取刘氏江山,但是朝中老臣和刘氏宗亲得知后决定起兵讨伐诸吕,最终“诸吕之乱”被平定。然后众臣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10、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11、元宵节的其他习俗:

12、sānbǎinèirénliánxiùwǔ,yīshítiānshàngzhùcíshēng。

13、月亮初上的时候放鞭炮。

14、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15、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16、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17、苏味道[唐]

18、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

19、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20、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21、表达了人们欢度元宵并无限留恋,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过去的心情。

2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3、成语似乎表达了一个人的思念的情感,也是正月十五好像就是只谈恋爱的人的当中,看着圆圆的月亮,心情心境会不一样,我如果是不在一起的话,两个人可能会彼此的更加思念对方,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话就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感觉一般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比如花好月圆的意思。

24、朝代:唐代

2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7、疑是地上霜

2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29、《正⽉⼗五夜》

3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31、诗歌描写的是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正月十五夜灯》

32、tángdài:zhānghù

3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4、唐代:张祜

35、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36、《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37、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历代诗评家对此诗多有赞赏。清代学者纪昀认为该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38、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9、《正月十五夜》

40、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41、正月十五的古诗:

42、《正月十五日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  全诗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  第二联写达官贵人,走马观花,马蹄溅起飞扬的尘土;明月当空,照耀着簇簇攒动的人群。  第三联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伎们艳装行歌,唱着“落梅”一类通俗流行的歌曲。“裱李”,是说游行的歌伎们浓装艳抹有如桃李。“行歌”是说她们边走边舞,边舞边唱。  由这些描写不难想象,洛阳城里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不知不觉已至深更半夜,但欢腾的人群仍然乐而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过去。  尾联“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全诗白话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星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3、举头望明月

44、也有说元宵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古时元宵节叫上元节,上元含有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45、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6、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

47、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9、因为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50、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51、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52、⽕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53、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54、qiānménkāisuǒwàndēngmíng,zhēngyuèzhōngxúndòngdìjīng。

55、zhēngyuèshíwǔyèdēng

56、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57、。翻译: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5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9、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60、正月十五夜灯

61、游伎皆秾李,⾏歌尽落梅。

62、作者:苏味道

63、低头思故乡

64、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