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3、这首诗形象地为我们描写了竹枝不畏坚韧,顽强地生长的性格。作者以竹比喻出身寒微却能坚守道义的人,隐寓自己的刚劲风骨,是作者最著名的诗句。
4、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6、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7、是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本诗借喻作者超脱世俗与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方式。
8、译文: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9、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0、咬定青山不放松,
1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12、竹节一节一节地向上蹿,千条枝上聚集着茂密的叶子。竹子本身极少开花,以免招惹蜂蝶。诗句赞扬竹子的挺拔、茂盛和那与世无争的超脱精神,也是诗人洁身自好、欲离凡俗心态的形象再现。“蜂与蝶”,用比喻的手法,暗含着对小人的蔑视和嘲讽。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4、立根原在破岩中。
15、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我只知道有写一首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写竹子,托物言志,表达关心明民间疾苦。郑板桥应该最爱画竹子,应该是喜欢竹子的品行:虚心,刚强,忠贞,正直,不屈不挠,不怕邪恶,高风亮节。
17、郑板桥(郑燮)
18、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9、千磨万击还坚劲,
20、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百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超脱世俗与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方式
21、郑板桥有咏雪吗?
22、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23、《竹石一》
24、《竹石二》
25、任尔东西南北风。
2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8、很久以前就知道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一道非常著名的《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道诗形象地为我们描写了竹枝不畏坚韧,顽强地生长的性格. 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两句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面注解出处“清.郑燮《竹石》,解析是‘经由重重磨难,任凭狂风吹打,(竹子)依然坚直挺拔.这是一首题画诗中的两句,作者以竹喻出身寒微却能坚守道义的人,隐寓自己的刚劲风骨,是郑燮最著名的诗句.’” 仔细读过以后,总觉得有些蹊跷,这作者是郑燮,我知道就是郑板桥,因为他原名就叫郑燮,后来他在所作的画作下款都提有“板桥郑燮”的字样,后人就逐渐地叫他郑板桥.我也清楚了解郑板桥在辞官之后以画兰、竹、石为生,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结长青,石万古不败,正好与他自身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照这样看,这前后两后《咏竹》和《竹石》应该是在写同一样东西没错,而且语句相仿佛,只是字句有所调整而已,那为什么名字跟解释大不相同呢? 劳记古人,敬重古人是我们后人应该做的,但是在尊敬他们的同时要以事实为准绳.老实说我现在还搞不清楚前后两首诗到底哪一首才是郑老先生遗留下来的名作,我承认在博学方面我不是博学通才,但是对那些古诗词我还是比较喜欢了解和苦读的,不管哪一个版本是正确的,我都希望出版社在印制那些书籍的同时,一定要校对核实,尊重事实,不要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困扰.
29、《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30、《效李艾山前辈体》
31、郑燮的《竹石》
32、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33、竹·一节复一节
3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5、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