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3、题目是《鹿柴》,作者王维。
4、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5、三、作者
6、二、原文
7、唐代:王维
8、注释:①空:空寂。
9、这是一首仄韵诗,属于古风,不是格律诗,偶句押韵,押的是上声韵。
10、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②见:看见。
13、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旦常测端爻得诧全超户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14、讨论它的平仄没什么意义。全诗平仄如下: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5、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16、一、译文
17、答:《鹿柴》
18、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19、原文: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2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3、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24、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鹿柴》。
25、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26、第二声。这种音变在现代汉语中称为语流音变,是因为说话时候音节与音节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某个音节的发音在某些特定搭配情况下发生改变。
27、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28、空山不见人: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
29、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3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3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诗1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馀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译诗2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著昏黄的微光。《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唐代大诗人,和李白同龄.他是大画家,最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①鹿柴――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②但――只是。③返景――落日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