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蛀书虫比喻热爱读书,如咬文嚼字,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2、【成语】:咬文嚼字【近义词】:字斟句酌【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拼音】:yǎowénjiáozì【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的词语解析
4、【拼音】:yǎowénjiáozì
5、[语出]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6、咬文嚼字
7、[结构]联合式。
8、咬文嚼字造句
9、【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10、[释义]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11、【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12、(1)他是个咬文嚼字的迂腐文人。
13、【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14、[用法]多指死抠字眼;不领会文章的总体思想。也指当众讲话过于字斟句酌;有讽刺意味。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5、【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16、【成语】:之乎者也【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17、答案是字斟句酌。
18、是成语:“咬文爵字”
19、(2)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20、[近义]字斟句酌
21、【举例造句】: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22、稀句绘章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成语出处]:《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稀句绘章,揣合…稀章绘句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咬文啮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成语出处]:胡适《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行间字里指文章的字句中间。[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超今絶古同“超今冠古”。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細讀佳刻,字字句句皆從神識中模寫,雄健博達,真足以超今絶古。”
23、【拼音代码】:ywjz
24、成语】:之乎者也【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25、[辨析]~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
26、[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27、【拼音】:zìzhēnjùzhuó
28、【成语】:咬文嚼字
29、【近义词】:字斟句酌
30、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举例造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拼音代码】:zhzy【近义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反义词】:的了吗呢【歇后语】:孔夫子讲学【灯谜】:孔夫子的口头禅【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英文】:archaism【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写着“朱雀之门”,问身边大臣赵普,为什么要加“之”字,赵普告诉他“之”字是作助词用的,凑成四字吉利。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了什么事情?
31、【成语】:字斟句酌
32、[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33、【举例造句】: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34、[反义]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