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生命是一种过程。
3、石尤近于禅。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意思就是:用别处得来的办法处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个说法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自身找不到啥好办法的时候,就参考别人的做法,学习别人解决类似问题的诀窍,以此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6、它山之石,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意思是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引伸为外国的贤臣可任用治理国家,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
7、心如顽石忘荣辱,身似孤云任去留。
8、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9、出自先秦佚名的《鹤鸣》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石头多又多,可以为玉顺琢磨。
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2、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13、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14、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5、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16、奇石本天成,有缘偶得之。
17、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1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探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大众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0、倾身事诗酒,废日弄泉石。
21、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2、一石一世界,一景一大千。
2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2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句对举,意思相近,可以相互理解。它山的玉石,可以用来雕度琢美玉。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25、悟石德而养生,通石理而修身
2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7、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28、石以人贵,人以石雅。
29、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30、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3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长可以补己之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长,做人不要把头抬得太高,看不起他人,人生少点自负,多向外看多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以充实和丰富自己,弥补自身所短,在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中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32、奇石,美在自然。
33、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34、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35、居无石不安,斋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园无石不秀。
36、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答案:意思是比喻能帮助自己意见或者办法。造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充分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37、由于人思考的环境、方法、手段等等的不同,处理类似问题的效率或者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时候,的确要他山之石,才可以琢己身之玉,了解这个道理,加强自己的见识和学问,这才能让自己进步更快。
38、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
3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4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侧向思维的一种方式。
41、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里的南山就是奇石的。
4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过犹不及,就像该媒体,把人才和“乔布斯”画上等号,概念随意用,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累及他人。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45、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尤其是基于自身的局限性,或者认识上的不足,从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参考别人的做法,说不准就轻松解决了困扰很久的难题。这也充分证明,一个人博闻强识,是很有用处的。
46、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
47、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抛砖引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等
49、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
50、优秀是一种习惯。
51、未暇从鱼乐,惟思与石言。
52、石来运转,石寿万年。
53、何须觅知识,木石即吾师。
54、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