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张衡的名人故事是什么 张衡的故事大全

张衡的名人故事是什么 张衡的故事大全

时间:2024-11-15 11:22:27

 张衡是东汉时代的大科学家,他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开阔的眼界,关心人民的生活,同情被压迫者。他的文章《二京赋》、《四愁诗》都是抨击讽刺当时黑暗势力的作品。中年以后专心研究自然科学,在天文学方面有伟大的贡献。他的发明有浑天仪和侯风地动仪。张衡研究学术非常广博,他是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又是史学家和画家,可以说是古代的“多面手”。

 1977年,小行星1802被命名为“张衡”,以纪念中国东汉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小行星1802也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

 张衡字平子,是东汉时代的人。公元七八年诞生在当时的南阳郡西鄂县下村寨。他的祖上虽然做过大官,但到张衡出世的时候,家里已经很穷了。

 张衡很聪明,读书又用功。那时读书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他的父母见他长大了,书读得不错,就怂恿他到外面去交些阔朋友,找个做官的机会。

 张衡那时才十七岁,他倒没有做官的想法,只是觉得知识是无穷宝库,应该多方面接触,开阔眼界,充实自己,他离开了家乡,到当时文化很发达的三辅和京城去观光。

 他只有一门心思地修养品德、研究学问。从三辅到京师洛阳后,就进了当时朝廷办的学术研究机关.太学里去读书。

 太学里前辈学者很多,张衡虚心好问,着实增长了不少学识。那里求学的青年也很多,张衡也交结了不少志趣相同的朋友,其中一个名叫崔琼的与他感情最为密切。

 张衡在京师住了好几年,年纪渐渐大了,家庭担子也逐渐沉重起来。他在研究学术之余,经常替人办些文牍公事,二十八岁那年,他跟随一个叫鲍德的太守回到南阳当主簿。

 张衡喜好文学。他游了许多地方,看到阔人们奢侈淫逸,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很是愤慨。在这期间,他就利用闲暇,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来讥讽这些阔人。

 这部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的作品,无论在立意、结构、辞藻的修饰各方面都极完美。此书流传出去以后,得到很多人的称赞,直到今天还被公认是当时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鲍德升官离开南阳了。张衡没有随行,而是回到西鄂老家,潜心研究学问。他在平子读书台前又写了南都(光武帝故乡)南阳赋。

 四年后,平子读书台来了朝廷的专使。原来是聘张衡到京师去做郎中文教顾问的。这一职务很使张衡兴奋,并不在官职大小,关键是可以读到许多不易读到的书。

 张衡做了三年郎中,读了不少书。其中有一部叫做太玄经的书对他起了很大影响,也是启发他从文学创作转向科学研究的转折点。太玄经里谈到许多有关天文学、数学的问题。张衡读太玄经以后的心情是不难想象的。他为此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友崔琼,说了研究心得,并告诉他将要把研究自然科学作为自己今后的终身事业。

 古代的科学成就,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劳动。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就注意观察天上星辰,并将其归纳为二十八宿,战国时的甘德、石申就写了天文星占方面的著作。当时对于宇宙的构造,有三派不同的解释:宣夜派说天是空的,日月星辰浮空而立;盖天派说天如盖笠,地如棋盘.,浑天派说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张衡正在苦心研究。

 他研究了这几派言论,又不断观察天象。不管是严冬之夜,星月皎洁的时候,还是浓露垂沉,银河灿烂的夏夜,他都寒暑无休地下苦功。最后,他认为浑天派的说法较为合理。他创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说,提到赤道、黄道、南北极等名词,找出了太阳运行规律,解释出夏天昼长夜短、冬天夜长昼短和月亮不会发光的道理。

 他为了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一套浑天仪。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制造精密的天文仪器,但他毕竟不愧为祖国优秀的科学家,在他谨慎细心的操作下,模型做成了。几经试验后,他用铜铸成正式仪器。浑天仪的制造分成内外两圈,都可转动,外圈周围有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刻了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个节气、日月星辰等。

 他又巧妙地把滴漏和浑天仪连接起来,使浑天仪按着时刻转动,人就可以看见上面的日月星辰运行现象。晚上,天空真的某颗星出现了,跟浑天仪上表示出来的现象完全符合。

 张衡造浑天仪的时候不过四十岁左右,后来调到别处去做了几年官,到四十九岁,才又调回仍做太史令,继续研究科学。从此他又开始全力研究地震。张衡回忆童年经历过的轻微地震:他睡在床上猛地被惊醒了,只见桌椅被震得发出声响,床帐摇摆,铜镜也晃晃悠悠发光。张衡很怕,妈妈告诉他说这是地震的。

 太史令的工作就是掌管这些地震记录的。当地震时,当地地方官如不负责,忘记了向京师报告,这次地震的记录就要缺掉。他开动脑筋设计出一个测定地震的仪器。地震仪也是用铜做的。它的样子像酒坛,顶上有盖,四周铸龙头八个,龙头嘴里衔铜丸,每个龙头下,坐一铜铸蟾蜍。当地震发生时,那个方向的龙头便会张口吐出铜丸,正落在下面的蟾蜍口中。

 有一次,一个龙头吐出了铜丸,然而京师里的人丝毫没感觉到地震,于是就有人怀疑这个仪器是否准确。可是,几天后陇西发生地震的报告就送来了。张衡对别的学科也很爱好,在数学、地理、历史等领域的研究都有成就。他还擅长绘画,历代名画记就指出他是东汉六位名画家之一。我们这位大科学家的学问是多么广博啊!

 张衡毕竟是生长在封建社会的人,他不可能像今天新中国科学家那样幸福。更因为他不苟于流俗,有着清醒的头脑,常常被一些权奸忌恨,皇帝策问时,总有人监督。张衡为了更好地钻研学术,尽可能避免与当时势力最嚣张的宦官斗争。虽然他不敢讲出心里话,说出天下最痛恨的是宦官,但还是被调出了京师。五十八岁的张衡到河间郡去做地方官了。他一路风尘仆仆,为了对地方负责,沿途都在体察民情。

 到达河间后,张衡访知河间王刘政为人骄傲,生活穷奢极欲,当时正在拉佚修建宫殿。张衡装作不知,直接上任。河间王平日拉拢的一批当地豪绅恶霸,听说张衡来了,都来拜见,张衡一概回避。

 河间王平日拉拢的一批当地豪绅恶霸,听说张衡来了,都来拜见,张衡一概回避。张衡暗中访得作恶多端的几个首要分子,不动声色地在一天之内,全数擒拿了。公布了他们的罪状,指出人证物证,豪绅恶霸们一个个在罪证面前,俯首无辞。这些人被分别依法惩办了。

 刘政知道了这回事,内心惭愧,改变了行为,停修了宫殿,亲理政事,遇事总要先和张衡商量。从此贪佞一清,上下齐心,河间郡被治理得很有成绩。

 张衡在河间做了三年地方官,由于劳累,身体日渐衰弱,患上了病。他六十一岁的时候,朝廷又有旨调他回京任职。张衡到达京师的一天,他的知心老友崔琼来迎接他,两人甚感欣慰。

 可惜,那时医学还解决不了这位大科学家的病。张衡终于一病不起,死在京师,这时他六十二岁。

 崔琼悼念老友一生的事迹,给他写了详细的传记,刻在石碑上。

 张衡的遗体运回故乡葬在西鄂的郊外,崔琼写刻的大石碑,就立在他的墓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受着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在学术上伟大的创造发明,也永远成为科学界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