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状语的分类可以分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面状语、原因状语、结果状语、目的状语、条件状语、让步状语、程度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等11种。状语(adverbial,简称adv.)是句子的一个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英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
2、①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3、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4、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5、介词结构常做状语
6、所说的文言中的状语是我们在研究时根据现在的语法适当命名的。状语是是用来修饰动词也就是谓语的。通常是在文言中以介宾形式或者名词活用出现。文言文中的状语基本为后置状语。
7、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成后置的“状语”了。实际就应该是:
8、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从语义上看,其具体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9、语文里定语是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定语是对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短语或句子。
10、②遂入见王,涕泣膝行。(《龚遂传》)
11、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12、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
13、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14、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15、状语的分类,状语按其修饰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八大类: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条件状语,原因状语,目的状语,结果状语,让步状语和比较状语。状语的作用:状语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语等。状语一般由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和分词短语、名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副词的词或短语来担当。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补语和状语用法的区别:
16、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17、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18、“谓(动)+(宾)+【介+名】”
19、②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20、①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留侯世家》)
21、(3)格式:形+于+宾
22、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23、③赵尝五战于秦结合规律判断:“战”应该是“谓语动词”,“于”是“介词”,“秦”是“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赵尝【于秦】五战
24、(5)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例如:
25、(1)格式:动+以+宾
26、状语说白了,就是修饰动作的词,也可以理解成修饰谓语的词。
27、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28、状语是句子的一个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补语和状语构成的区别:1、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2、经常充当状语的有形容词,副词,时间处所名词,能愿动词,指示代词,以及方位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谓词性偏正短语、谓词性主谓短语等。补语和状语作用的区别:1、状语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语等。2、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扩展资料如果一个中心语前面有好几个状语(多层状语),那就应当注意它们的语序。多层状语的状语个数一般比多层定语的定语个数要少些,其语序也比多层定语的语序要灵活一些。多层状语的一般语序:a、表时间的名词或方位短语,介词短语;b、副词;c、表处所的介词短语或名词,方位短语;d、表情态的形容词或谓词短语;e、表对象的介词短语。其中副词的位置较为灵活,也可放置在第三项之后。状语在句子中有两种位置:一种是在主语之后,谓语中心之前,这是状语的一般位置;另一种是放在主语的前面的,这是状语的特殊位置,这种状语可称"句首状语"。
29、①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30、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
31、⑥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32、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33、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34、第一:找出(准)句子当中的关键词(谓语动词)为什么要找出和找准动词?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用来修饰谓语(动词)的。所以只要把谓语(动词)找出来了,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5、后置,实际上就是“置动词后”。之所以是“后置”,其主要的参照物是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若有放在谓语(动词)后的现象,则谓之。
36、①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37、(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意义。例如:
38、(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
39、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史记•高祖本纪》)
40、状语的定义是名词前⾯的连带成分,⽤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动作的状态、⽅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41、(4)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42、状语后置
43、“谓(动)+(宾)+(介)+名(代)”
44、②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45、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
46、②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张释之列传》)
47、③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
48、(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或“像待……似的”意思,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例如:
49、②师不必贤于弟子结合规律判断:“贤”应该是“谓语动词”,“于”是“介词”,“弟子”是“名词”。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也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师不必【于弟子】贤
50、状语常见形式
51、②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52、①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53、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很少做状语.
54、④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55、①得双石于潭上结合规律判断:“得”应该是“谓语动词”,“双石”作“宾语”,“于”是“介词”,“潭”是“名词”。由此,根据上面两条,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于潭上】得双石
56、第二:掌握介词结构(状语)后置的规律上面说了:状语是专门用来修饰谓语(动词),而如果是状语后置的情况,它一定要符合这么一条规律
57、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
58、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
59、上面四个句子的关键动词分别为:①得②贤③战④申
60、④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61、(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有“在……”或“向……”的意思。例如:
62、④申之以孝悌之义结合规律判断:“申”应该是“谓语动词”,“之”作“宾语”,“以”是“介词”,“孝悌之义”是“名词性结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成:【以孝悌之义】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