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剑是正义的仆人。——英国作家埃·斯宾塞
2、唐·李世民《还陕述怀》慷然:意气激昂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不个人功名.
3、倚天须长剑。——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剑名言
4、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南朝梁诗人何逊《见征人分别诗》
5、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唐代诗人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6、其他的多为古代传奇中的记载,在东汉范晔所著的中就有越女剑客的描写,这也是金庸的原形.
7、他手握着一把精致的长剑,剑锋闪烁着莹白的光芒,在剑身上铭刻着刻骨铭心的历练。
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还陕述怀》
9、读书与磨剑,旦夕但忘疲。——五代南唐诗人李中《勉同志》
1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剑的名言
11、见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楼兰: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句注。这里泛指入侵敌军的首领。这两句大意是:愿用腰中所挂的宝剑,径直去斩杀入侵的敌军首领。这两句借用了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可化用以表现边防战士立志抗击入侵之敌,为国立功的豪迈气魄。
12、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比喻三国时代书法家韦诞的刚健有力与饱满峭拔的书法艺术。
13、提三尺剑以定四海。——唐代史学家吴兢
14、晋朝人荀崧的小女儿荀灌,自幼聪慧胆大。当时荀崧镇守襄阳城,为杜曾大军所围困,眼看粮尽力竭,只好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荀灌当时只有十三岁,率领数十名勇士,突破贼兵包围而出,贼兵追击不舍,荀灌边战边走,终于摆脱贼兵追击。她亲自面见石览请求救援,又代父写信向中郎将周访求救兵。杜曾听说援兵将至,于是撤兵而去。
15、南朝·梁·何逊《见征人分别诗》。这两句大意是:应征者拨出宝剑,起身出发,儿女们牵衣哭泣,依依不舍。《见征人分别诗》表现军队开赴前线时的送别场面,应征者拔剑出发,表现出一种毅然的果决。亲人的牵衣哭泣与前句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出英雄的气魄。~两句与下四句“侯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一起,塑造出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热忱的征人形象,呈现出一种壮烈的气氛与伟岸崇高的美感。诗歌化用汉乐府民歌《东门行》中“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的诗句,可以看出汉乐府对文入诗作的深远影响。
16、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代诗人李白《临江王节士歌》剑的名言
17、另外唐传奇中还记载了女剑客聂隐娘和薛红线的故事
18、他的眼眸清澈明亮,流露出坚毅与果敢,仿佛无人可敌。
19、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这两句大意是:你身靠长剑,情绪激昂,我为你高歌一曲.以壮行色。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上句写友人赴边时的英姿,下句写自己送行时的豪情。这里没有叮咛周至之语,也不见留恋顾盼之态,字里行间充满着慷慨报国的意气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20、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倚天剑: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长鲸:大鲸鱼.此喻惹事作乱的元凶
21、剑就是我们的雄辩家。——马格
22、白衣剑客轻盈地穿梭在寂静的夜幕中,浅笑着迎接着每一个挑战。
23、剑老无芒,人老无刚。——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24、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剑陈旧了就没有锋芒,人老了就失去了刚强。两句以“剑老无芒”作喻.说明人老了就会失去年青时锋芒毕露的刚强,变得柔弱怯懦起来。可用于表现老年人自谦,自嗟或叹老的感情。
2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代诗人李白《塞下曲六首》剑名言
26、五代·南唐·李中《勉同志》。磨:磨练。但:只。这两句大意是:读书学习与习武练剑,从早到晚只是乐此不疲。学文练武是封建士大夫为求取功名而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此种追求以唐代为最,故此语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旦夕但忘疲”一句,洋溢着一种自信、满足的欣喜,反映出唐代尚文习武以求取功名的时代风尚。读书、习武本是十分紧张的事,而诗句写得轻松、通脱,反映出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充满着热情的精神力量。
27、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武侠作家金庸
28、他是无情的,却又若有所思的行走在江湖之间。
29、诗经有形容剑客的一段千古名言:
30、十年磨剑雄心藏,一朝题名英雄榜。如意剑客如意剑,自在书生自在狂。三尺剑开疆,剑锋至兮鬼神荡。一日回首还顾去,却道海棠花自芳。
31、真实历史中的女侠客记载不多,我只记得史书上有记载的晋代少女英雄荀灌突围救城.
32、他品尝着这既美丽又危险的世界,忠于自己的信仰与原则。白衣剑客独来独往,留下的只有斩妖除魔的传说,但却令世人趋之若鹜,敬畏不已。
33、伤人之语,剑戟之痛。——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
34、俊俏的男子,身着白衣,佩戴一把剑,可帅可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