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长征
2、读《七律·长征》时,要读出豪迈、雄浑的气势。要把握好这首词的韵律和节奏,把红军长征途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出来。这首词的韵脚是“an”,要注意押韵,读起来才有韵味。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声调放低,用陈述语气来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声调逐渐升高,声音逐渐放大;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读后半句时,声音、声调放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声调再次升高,用感叹语气。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想像丰富:《七律·长征》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
6、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语言高度凝炼:
8、两两相对的句式: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0、这首诗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接下来的6句,可以看作是头两句的具体化和分叙。这6句中,写到了长征中途经的五个险峻的处所: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时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在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时的心情。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
11、写作特色
12、这首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十分整齐。“五岭”对“乌蒙”,都是山名;“逶迤”对“磅礴”,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腾细浪”对“走泥丸”都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词后边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金沙”对“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对“桥横”,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边一个表动态的词;“云崖暖”对“铁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称的词后一个表示状态的词。这种两两相对的句式,不但结构整齐、琅琅上口,还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13、第1~2句:总领全文,总写红军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14、结构层次:
15、七律长征这首词能体现作者的壮志豪情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6、要读出大气磅礴,无所畏惧的气势。
17、第7~8句:总结全诗。抒发了长征取得胜利,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
18、第3~6句:具体写了红军走过哪些地方,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19、长征是历时一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壮举,这首诗却只用了寥寥56个字便把长征中所经历的几处险山恶水都反映出来,并点出了这几处的特点(五岭的“逶迤”、乌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与“云崖”、大渡河的铁索桥、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远、言简意赅。
20、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3、最能表现红军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24、本课是同志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5、《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毛率领的红军即将结束长征,面对即将到来的曙光,他满怀豪情写下的一首经典诗词。词中形象的阐述了工农红军的一路历程,表达了对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赞赏。
26、中心思想:
27、这首诗把逶迤的五岭想像为“细浪”,把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想像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的云崖变“暖”,抢渡大渡河觉得那横跨江面的铁索“寒”气森森。这些大胆、奇特的想像,把诗人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表现出来了。
28、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