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比如开始记忆元素符号(初中一般要求周期表前20号元素),记忆原子团的符号,记忆它们的常见化合价,然后学习物质开始记忆物质的化学式,就有规律了: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化学最大的特点,知识零碎,知识点多。开始需要记、背的东西比较多,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找到规律了。
4、回归课本,仔细阅读课本,将书中的知识真正理解;
5、如果学习习惯上有问题,一定要去针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效率进行反思,让自己在课后的时间去提高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
6、化学考试没考好,具体的反思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平时的学习习惯。
7、单元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课堂学案题目选定标准即课后巩固练案题目选定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
8、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序言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介绍,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
9、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采用间接配置法配置,即根据你想要的浓度和溶液体积计算出所需EDTA的质量,然后粗配成溶液。标定一般用金属离子标定,如以碳酸钙为基准物质标定等。为了防止EDTA溶液在长期储存中因侵蚀玻璃而含有少量caY2-。
10、把该记背的东西理出来:分门别类,如物质颜色:记忆特殊的,固体:黑色:CuOMnO2蓝色:胆矾(CuSO4.5H2O)紫黑色:KMnO4,其它多为白色
11、加强记忆,初中化学里有许多需要牢记的重点知识,要能记熟;
12、自主学习,参加专业培训,举办化学知识竞赛,参加化学专题演讲,与同行交流。
13、对化学概念、规律能真正理解,并应用它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化学问题;
14、注意学习方法,学习化学时,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总结反思,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5、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编写校本教材,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发挥教学特长,开展教研活动。
16、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相关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
17、再后来学习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反应也是有规律的: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等。知识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别灰心,静下心来。
18、第二,错题整理。众所周知,整理好错题,对于学习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说必须让孩子去做好试题整理,然后阶段性的复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
19、认真解读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化学课本中教学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微观、宏观两方面入手,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转化,体现价值。
20、溶液:紫红色:KMnO4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黄色:氯化铁硫酸铁石蕊试液:本身紫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本身无色,遇碱变红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自己多总结。
21、实验时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善于总结,得出规律。
2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持久地对它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前提;
23、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础上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通过趣味、有效的记忆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2.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3.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四、教学理念设计针对本节课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取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概念教学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教学模式采取和谐教学模式来设计,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深入探究,回归系统.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自学教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元素?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4、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5、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1、学生讨论: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为什么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教师总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3、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四)、深入探究,回归系统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通过默记、朗读、背诵、限时练习,抢答、讨论等形式安排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应用延伸.六、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定义2.与原子比较3.地壳中的含量二、元素符号1.书写2.表示意义六、教学反思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4、我们一般将EDTA存放在聚乙烯瓶中或是硬质玻璃容器中。镁离子在PH为10时还能否稳定存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