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虽看不见浩然兄乘坐的帆船,但我的眼睛仍然不肯离开船消失的地方。
3、“烟花三月”明媚艳丽的色彩既是实景,也借景抒情地表现出盛唐时代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从诗人的眼光和角度写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4、全诗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6、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7、含蓄美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国古诗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诗,才能加深诗意,拓宽诗境,扩大诗的张力和容量。
8、”望着滔滔江水,我不禁一阵心酸。
9、黄鹤楼的春季景色
10、作品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11、送别,因为孟浩然将要去扬州,李白心中恋恋不舍,十分惆怅,所以才写下了这首诗.
12、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只是滔滔江水正在向天际奔流而去。
13、古诗的意思: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若有缘之,日后必定相见!”“话虽如此,但相处之久,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1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眼见着老朋友就要与我分别了,心中不免有一些惆怅:“今昔送君去也,今后见面难昔!”浩然吟也:“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兄长,切勿心伤。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通过写友情让人感动
19、写的是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的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2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开,目送朋友远去。
21、中心思想: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
2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23、一天,老朋友孟浩然对我说他要去扬州远行。
24、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25、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
26、孟兄,若是有缘,我们一定可以再相见的!
27、我送他来到长江码头的黄鹤楼前。
2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整首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29、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3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原文:
31、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2、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具体原文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4、“兄长莫难过,瞧,三月春光如此美妙,两岸花红柳绿,水中倒映着花草,帆船如同星儿,把江水点缀得如此美丽。
3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36、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37、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8、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李白在楼前伫立之久足见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的是李白送他的老朋友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前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而深情地写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离去的恋恋不舍。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象东流的江水已样绵绵不绝。
40、李白送友人
41、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42、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这首诗写的是李白为朋友孟浩然送别时的动人情景,通过刻划眼前景物,抒发了对孟浩然真挚的情意.
44、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当年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的情景,以景抒情,写出了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眺望着友人乘坐的船只越来越远,表达出诗人对朋友依恋不舍的惆怅...
45、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46、写事:故人西辞黄鹤楼写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47、中心思想: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48、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9、我们若不笑几声,岂不是辜负了这一片美景?”“贤弟说得对!我们在次离别,以后,肯定能再相见!”“兄长,这就对了!船要走了,我上去了!”“好!贤弟慢走!”孟浩然走上帆船,船夫摇起桨,把船驶向远方。
50、慢慢地,船再我眼中越驶越远,最后消失再蓝天碧水相交接得地方。
51、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52、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它的意思是:友人在黄鹤楼挥手向我告别,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远去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奔流不息的长江在天边流淌,整首诗表现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离别之情,是的离别充满了画意
53、李白的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诗味浓郁。由这首小诗中,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一个规律,就是抒情短诗末尾宜用含蓄笔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54、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孟浩然乘船离开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