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步辇图的作者24句

步辇图的作者24句

时间:2024-11-24 10:26:45

1、《故宫博物院历代绘画藏品选集》的《作品简介》中,则把“琅琊长公主外孙女”,说成是唐太宗把自己的外孙女许给赞普松赞干布,实际上是把长公主的外孙女许给禄东赞。后来,在勘误表上,赞普松赞干布改正为禄东赞,但禄东赞娶唐太宗外孙女一句并未更正。

2、在《步辇图》中,可以看见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没有穿朝服而是穿便装,并且一只左脚伸出袍服之外,露出袜子和圆口便鞋。这一露,也露出马脚来。

3、况且,《步辇图》挽舆的9名女子,从服饰的打扮来判断,与宫女完全不同,倒像是舞女。这一点,通过唐朝李贤墓、李重润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壁画的宫女打扮就知道。以舞女充当舆士,如果有也只有荒唐无道的国君才有可能,只有在后宫嬉戏时命舞女挽舆,而不可能在行幸中让国人、朝臣亲眼目睹,更不会在召见外国使节时亮相。

4、唐太宗手里的小白布袋很重要,是因为它是全图的核心和眼睛,有了它,这幅图的主题就非常明确,是授官,而非许亲。

5、唐太宗处于九个侍女的簇拥之下,宽大的体态与威仪庄重的神情,与侍女纤细而趋于动感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重中之重。同样的处理构思也体现在唐太宗前方的三个使臣身上,他们虽然较之侍女们远离唐太宗,但其与太宗构成对应的视线,使他们乃处于更为重要的视觉地位。

6、《步辇图》以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使者禄东赞来唐迎亲并受到唐太宗召见的场面。画中包括唐太宗在内共有13个人物。唐太宗虽然不在画面的中心而偏于横卷的前半部分,但作者在构图上巧妙的处理,使以唐太宗为主的人物群体实际上处于画面视觉的中心,同时也以他为主构成了画面由内向外辐射的组合关系。

7、描绘的是封建帝王,夸大了帝王的形象,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8、《步辇图》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

9、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宫乐图》,台湾地区的研究者将其认定为唐人作品。盛唐人的脸是肥肥的,这从《宫乐图》中可以发现,人物的脸上,圆脸线条画得结实,人物的手,一笔一笔的,随便哪张脸和哪只手,线条都很厚重。再看《历代帝王图》,人物也是圆圆的,是初唐时的画法。此外,在唐人的壁画中,眼睛都是比较阔的。

10、《历代帝王图》中7位帝王朝服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右下的帝王与群臣朝服相比,其服饰规格画法和色彩相当一致,都是戴冕旒、著青衣、朱裳、曲领、白纱中单、大红蔽膝、大带,以及足登有小牌坊形翘头勾在裙外的朝鞋。

11、故宫的人对图的题记部分视而不见。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12、画幅的左面描绘的是禄东赞被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反应了唐代中央集权与边远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也成功表达出肖像画的成就。无论历史还是绘画都具有很高价值。

13、“拜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这个小白布袋里,也可能正是“右卫大将军”的印信。小白布袋(鱼符袋)是三品以上官员出入宫廷的身份标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碑文中,将皇帝“赐紫(绶)金(绶)鱼袋”录入碑文,以示荣宠。

14、对比1959年版的《步辇图》和1978年版的《步辇图》两版的《步辇图》会发现,唐太宗手中的布袋不见了,宫女的手也变成了一段袖筒。唐太宗的右手被抹掉了。

15、唐代《步辇图》,作者阎立本,工部尚书,爱好画画。这幅画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

16、《步辇图》是一幅唐画,上面主要描绘的景象是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我国的唐朝其实是属于一个绘画较为成熟的时期,所以在步辇图中无论是线条还是设色或者是人物的刻画,与之前相比,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阶段。

17、在古代的绘画中,为了完美地表现帝王,一般都画皇帝穿着考究,一般也都画朝服。这点从《历代帝王图》可以看出,皇帝端坐舆上的仪态都是正襟趺坐,即覆盖在衣裳之下的盘膝盘腿,连陈废帝亦不例外。此外,皇帝的服饰和使臣的也有所不同,使臣有使臣穿的服饰和鞋。

18、造型上选取了鞠躬时的动态,同时,三人的重心都略有后移,亦给人一种趋于不稳定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既显示出使臣的恭敬,又衬托出大唐天子雍容华贵的气派。

19、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传达出汉藏友谊赞歌和民族融合大趋势。

20、上述种种,说明伪作者没有对这些历史常识进行过研究,或者根本没有见过皇帝是如何站和坐的。

21、以女性充当挽舆之人,原已违背人之常情。自有辇车、舆、轿以来,充当舆士的都是男子,由于先天的性别差别、体力差别,因而分工不同,这在砖画、壁画、卷轴画上早有证实。远的不论,只就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汉成帝所乘的肩舆、陈宣帝的腰舆、《清明上河图》中的九乘轿子和七辆独轮车、两辆双轮车、三两牛车,以及《晋文公复国图》中累见的辇车,它们的舆士皆是男子,而这些绘制,皆是唐代本朝以及前后朝代的制作。

22、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

23、《步辇图》是我国的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取材于当时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体现了当时皇帝的一种高高在上。

24、而《步辇图》的女子都是小眼睛小鼻子,身体很削瘦。这种风格在唐宋时的画里没看见,要到明清才出现。明清人物画一般是细眼睛小鼻子,身子弱不禁风,不过明清唐伯虎、仇英等人画的仕女尽管躯体瘦削,线条还是挺拔的。《步辇图》从线条上来讲,也画不过这些明清一流的画家,线条僵硬,甚至人物的眼睛都画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