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2、芒种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3、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4、不是肥土不栽姜。
5、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6、夏天的谚语:
7、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8、立春,雨水,惊蛰,请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9、廿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廿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10、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11、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1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13、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14、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15、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16、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17、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
18、夏作秋,没得收.
19、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20、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21、也有“立夏落雨,谷米如雨”以及“立夏雨,涨大水”的谚语。民间有谚语“春争日,夏争时。”立夏之后,农民忙于耕作,有“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夏种姜,夏至收粮”等谚语。
22、立夏栽棉花,谷雨种甘蔗。
23、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24、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2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6、小满栽姜,不够打汤。
27、红红灯笼似辣椒!
2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9、韭菜不烧不发,生姜不打不辣。
30、蓑衣,现在已不常见,这是一种雨具,像现在的雨衣,是过去人们防雨的衣服,用来从事劳动、出行等需要。多是就地取村北方多用茅草、蒲草者等,而南方多用蓑草、棕叶、稻草等制成。
31、大麦黄,钓鱼忙。
32、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33、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34、夏至不拔蒜,准得散了瓣。
35、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
36、藕断丝连似情人。
37、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38、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9、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40、清明催芽,立夏种姜。
41、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2、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43、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44、立冬无雨一冬晴。
45、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
46、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47、可见,如果立夏这天刮南风,要随身携带雨具,说明后面雨水比较多,可能随时会出现下雨的现象。
48、民间还有立夏称人的习俗,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炎热,否则就会病灾缠身,还有“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的谚语。小孩子会玩斗蛋游戏,也有“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的谚语。
49、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5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51、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52、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的谚语,以及“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的谚语,意思就是,立夏之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明显增多,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53、立夏南风起,蓑衣随身行。
54、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55、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56、“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57、白菜个白!
58、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59、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
60、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61、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62、夏至风从西北起,瓜田园里受熬煎。
63、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64、以下谚语和蔬菜有关。
65、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66、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67、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
68、立夏下大雪的谚语我猜应该是春雪如跑马!来的快!去的快!
69、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70、罗卜个红!
71、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72、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73、立夏三曰开蚕党。
74、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75、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76、冷收麦,热收秋.
7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78、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79、谷雨前后,种瓜种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