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赠汪伦古诗经典版72句

赠汪伦古诗经典版72句

时间:2024-11-24 01:41:26

1、汪伦是否写过诗无从知晓,因岂今为止没有见过汪伦的诗留传下来,但有涉及到汪伦的诗,脍炙人口的诗是李白的《赠汪伦》,诗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3、《去常德州中感赋》

4、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5、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

6、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7、汪伦简介:

8、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9、肯学少陵对马军,肯同太白谢汪伦。

10、《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11、作品鉴赏

12、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13、年代:唐作者:李白

14、另外有两首诗涉及到汪伦,引用如下:

15、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

16、《送王伦(一作汪伦)》

17、古诗共有四句,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传世佳作众多,如《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8、唐代李白

19、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0、聊将文字饮一盏,不待月影成三人。

21、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22、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

23、《赠汪伦》唐·李白

24、现今没有汪伦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有几首诗歌和汪伦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25、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26、年代:近代作者:秋瑾

27、《赠汪伦》描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28、最著名的的是李白的《赠汪伦》

29、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

30、年代:宋作者:喻良能

31、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32、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33、诗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4、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

35、作者:李白

36、《追和陈子高赠王法曹韵》

37、而这两句就用了“不及”来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连在一起。拿“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这样既深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我觉得这《赠汪伦》及自然,直抒真情,十分感人。

38、这首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表达了汪伦送行时对李白的那种朴实、真诚的友情。

39、诗意: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汪伦以美酒待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40、《赠汪伦》原文如下:

4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42、扩展资料

43、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44、诗中充分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正如诗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讲即便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过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而前两句叙事,“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正表示处于意料之外,汪伦用民间最隆重的踏歌舞来欢送李白,这让诗人怎能不感动呢!而这让诗人怎来表达呢?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来和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作比较。

45、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46、朝代:唐代|作者:刘复

47、汪伦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8、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9、作者简介:

50、白话译文:

5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2、《赠汪伦》

53、作品简介:

54、想见流觞多乐事,酒酣人问斗升嗔。

55、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56、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天宝年间,李白游历,获当地好友汪伦以美酒款待。临别依依,汪伦又亲自送行,李白遂写了这首传颂千古的留别诗。

57、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

58、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

5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0、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1、《赠汪伦》古诗中表达诗人与汪伦友情深厚的诗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轮送我情”。

62、汪伦不知道有没有写过诗歌,至少现今没有汪伦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有几首诗歌涉及到汪伦。

63、全诗语言深情自然,而发于内心,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真挚友情。

64、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6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66、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67、门前车马闹迟日,陌上绮罗娇暮春。

68、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69、一首〈〈赠汪伦〉〉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厚情谊。李白外出游览时路径桃花县,在村民汪伦家做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为李白跳了一只舞。于是李白作了这首诗赠给汪伦作纪念。

70、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71、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著名诗人李白好友。

72、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