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乌衣巷古诗赏析54句

乌衣巷古诗赏析54句

时间:2024-11-24 00:35:25

1、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2、巧妙在诗中引入了“燕子”的视角。

3、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4、而在这历史的沧海桑田之后,燕子,又轻轻巧巧地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7、赏析:这首诗是咏史诗中的名篇,也是刘禹锡的代表佳作之一。前朝繁盛无比的朱雀桥与乌衣巷,如今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诗人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画面,烘托出一派衰败、凄凉的气氛。在这首诗中,最妙的在于,诗人将燕子当作历史兴衰的见证者,更加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于沧海桑田的无力之感。

8、富贵风流转眼成空,昔日朱雀桥上的乌衣弟子消失在野草闲花之中,乌衣巷里的王谢风流,消失在夕阳笼罩之中。

9、〈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10、总之,这首诗含义深刻,遗味无穷,值得深深品味。

11、朱雀桥边,开着野草闲花,乌衣巷口,金阳西斜。

12、曾经在王谢堂前筑巢栖息的燕子,如今又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这燕子,仿佛在沧桑历史中飞翔。

13、精读《唐诗三百首》043:刘禹锡《乌衣巷》

14、今天,小楼就来精读这首《乌衣巷》。

15、在这两个富贵风流的地名后面,刘禹锡接以“野草花”、“夕阳斜”,渲染出凄迷哀婉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盛今衰的慨叹中。

16、微信公众号:谢小楼

17、首二句,“朱雀桥”、“乌衣巷”,地句凑巧,天然成对,这两个地名,单是词面的意蕴,就能给人以繁华之感,何况,此地曾经又是富贵风流的王谢族人聚居之地。

18、《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19、野草花说明那里荒芜已久了,人迹罕至,而夕阳本身给人一种落寞,失落的感觉,荒废的街巷里只有野草花在夕阳的照映下,那是荒芜,寂静,伤感的景色。把握的是灰色的感情基调。

20、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

21、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22、这是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23、曾经栖息在王谢风流世家房檐上的燕子,如今飞入平常普通的百姓之家。

24、乌衣巷[唐]刘禹锡

25、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26、在朱雀桥边,在乌衣巷口,燕子翩翩飞舞。她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她曾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7、欣赏这首诗,一是欣赏写景之功力。

28、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9、在这里,燕子是历史盛衰兴亡的见证,是贯穿历史的一根线,一拎起,就是几百年历史的沧桑。

30、而在怀古诗中,刘禹锡的《乌衣巷》一定是矗立在巅峰的那几首之一,这首《乌衣巷》,现在几乎人人能背,评之为最经典的怀古诗,亦不为过。

31、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32、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

33、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写,当时他一共写了五首怀古诗,合称《金陵五题》,此诗是第二首。

34、二是用笔之巧妙。

35、乌衣巷这首诗体现的是抚今吊古,感慨世事沧桑类的主旨。

36、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37、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前两句写朱雀桥和乌烟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示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38、从前在世家大族、富贵人家里筑巢的燕子,如今早将自己的鸟巢移到了寻常百姓家中。

39、《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40、〈诗意〉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41、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42、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43、王谢,六朝时,王、谢为世家大族,王导和谢安都曾为宰相。世族门阀始于汉,盛于魏晋南北朝,唐初仍然在国家政治中占煊赫的地位,中唐后衰落。

44、用乌衣巷来比喻豪门贵族曾经荣华富贵,后来没落,家道中落子孙失散

4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6、诗人以这句诗今昔对比,发出世事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诗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47、每种题材的诗,总有几首矗立在这个题材的巅峰,让后人“眼前有景道不得”,令同类题材的其它诗黯然失色。

48、文|谢小楼

49、清人沈德潜评曰:言王谢家成居民耳,用笔巧妙,此唐人三昧。

50、巧妙在哪里呢?

51、作者感怀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是渺小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2、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53、《乌衣巷》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54、比喻荣华富贵好景不长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