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李峤,唐
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5、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
6、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7、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秦观〔宋代〕
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1、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12、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
13、登鹳雀楼王之涣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萱草》
17、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潮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二句,描写江南夏季气候多变、忽晴忽阴的情状。清晨登舟采莲时,鲜红的太阳映照着江边沙滩;傍晚时分,也许已经是采莲归来了,江面上却突然风起浪涌,天空中顿时布满云层。大自然有时候就是这样地变幻无常,就连那“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刘方平《采莲曲》)的江南儿女也不禁感到有些意外。在这样的时刻,青年伙伴之间的真挚友情、互相帮助就显得特别的宝贵。“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二句,在前面描写的气候倏变的背景上,摄取了一个莲舟相并、齐心协力制服风浪的动人镜头。从“曾相识”三字来看,两条船上的青年伙伴也许并不是十分熟悉的吧?但是江上采莲的共同劳动、制服风浪的共同意愿,使伙伴们彼此伸出了友谊之手,两条小船在风浪中划到了一起,两颗年青的心也靠得更近了。
19、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朗读不是简单地吧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1、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2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3、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24、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25、唐·李咸用
26、一年级古诗朗诵的内容
27、唐骆宾王
28、《古诗萱草朗读?》如下:
29、唐柳宗元
3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1、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32、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
3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4、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35、萱草虽然是微小的花朵,但孤芳自赏也自能挺拔。在这一片乱叶中,一棵一棵的费心种植。唯恐畏惧这牵牛之人,(牛)自绿芽可咀嚼至浅根。就好像昔日有着宿命的约定,我找寻着荆棘与榛木。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南斋这读书之处,一片翠绿甚是活泼。偏偏如同共工般储存雨水,使得这篱笆年年损坏。
36、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37、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9、江南汉乐府
4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1、唐孟浩然
42、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43、“采莲曲”是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张潮这首《采莲词》,用旧题而翻出新意,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夏季在江中采莲的青年伙伴们在风浪中互相扶持的生活画面。
44、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
45、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46、古朗月行
4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48、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49、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
50、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