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不上喜欢,觉得和大多数诗人无异。”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有《东坡全集》。苏轼晚年形容自己写作诗、赋、杂文时的情况是“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4、东坡诗里部分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如《王维吴道子画》,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的可贵见解,即重视意象的雄放,又要求于象外得事物之妙。他“以文为诗”,“才思横溢,触处生春”,富于才气,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殊作风,写诗善于议论,将议论与叙事紧密融为一体,将散文的笔触和深妙的哲理议论融会在诗歌里。这种风格同时标志北宋时期社会文化所达到新的高度。
5、唯有诗人懂诗人,其他妙解皆是蠢。
6、究竟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是为了让他读出个“明白”,理解诗人的情感吗?至少我个人不这样理解。
7、最喜欢古代诗人苏轼。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8、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行,在路上遇见新的朋友,感受不同的文化。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千百年前,古人就已经爱上旅行。
9、我喜欢苏轼的诗,还因为他“以诗为词”,他的词、他的散文、他的画、他的书法,都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去宣染意境氛围。
10、诗歌是有意境的。能够体会意境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不是容易的事。
11、因此,我把苏轼确认为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
12、古代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13、苏轼的辞赋散文充满诗意。他强调文章要以“体用为本”,提倡“行云流水”。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和对前人的超越。他的辞赋继承了韩愈和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自觉追求散文的文学色采,这是他对古文理论的重大发展,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历史人物论文独辟蹊径,见解新奇,他的游记散文大气磅礴,空灵幽远,自然融入对历史、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尤其是他的随笔小品文,以小见大,探幽发微,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14、套句哲学家的话,诗是语言的本源,而语言则是思想的本源,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认为并非是思想在使用语言,而是语言在牵引出思想。早在人类为语言构筑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和表达结构之前,就用一种最直接地沟通天地人的方式来呼出语言,这种最元初的方式就是诗。
15、儿子又问:“可是,她是女词人中的翘楚,巾帼不让须眉。很多女人都因为她在文学上的地位扬眉吐气呀?”
16、小孩子读古诗不需要理解,首先是培养他感受诗词中的韵律之美,长大了之后就自然能理解了
17、在你使用“明白”和“理解”这样的词语来要求读诗时,或许已经在远离和失去诗意的体悟了。
18、我最喜欢唐代诗人李白,原因有三点:一是他写诗想象力丰富,不拘一格。如《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他与杜甫被后人称为“大李杜",在唐朝诗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杜甫赞扬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名诗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二是他谦虚好学,并非目中无人。如他登上长江之畔的黄鹤楼,本想触景生情,作诗一首,但看到崔颢写的七律《黄鹤楼》自然宏丽,骨气洞达,便赞叹不已,自愧不如,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搁笔而去。三是我与他同姓李,我也热爱文学,人生的座右铭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最喜欢的佳句就是李白的诗句,我甚至怀疑自己就是李白的后代,热爱文学的基因就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我应该将它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19、最喜欢李白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20、苏轼以诗入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将词的题材从艳情的藩篱中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凡可入诗的题材皆可入词。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
21、中国的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流传深远,影响力也很广泛,意义之大,难以用笔墨来描述。
22、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感觉跟教导老师有关。一,教导老师自已要把功课做好,不做好功课,连他本人自己都不懂其诗人意境。拿着一本教科书照书上知识去教导,一般是不会深彻奇透。二,懂得其寓意,最好自己去效仿,做一首诗给孩子们理解,同时让孩子们也去效仿。只有这样,孩子们将会真正理解诗人的用意和心情。
23、小孩子不解诗意很正常,渐渐就懂了。但可悲的是,很多不会写诗而解诗的学者,在哪里胡吹乱侃,倍觉可笑。
24、如今,我也当上了父亲,我对六七岁的小孩,也象当年的父亲那样,教小孩的第一首诗也是《悯农》。让他记住农民伯伯种粮不容易。现在二三年过去了,小孩由于天天读和背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慢慢也养成了背诗的良好习惯。如今也能背上四五十首唐诗了。
25、后来被贬黄州,重阳赏菊,发现菊花被西风吹落满地花瓣,这才悟到南北气候不同,落英有别。
26、如果是学校书本上的古诗,孩子听课了也没办法理解,家长可以辅导。网上找找比较适合孩子理解的解释讲给孩子听。
27、最喜欢李白
28、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擅长诗,词,赋,散文,又善书法和绘画,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成就均极高。
29、苏轼的诗有时能结合生活中所接触的情现,他对事物的新颖见解,而不失诗的趣味,如《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历来快炙人口。
30、希望对您有帮助!
31、要讲古诗里描述的故事,让他对所学的诗词有感。例如:陆游与唐婉的诗〔钗头凤.红酥手〕和唐婉和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
32、诗仙李白也是一位旅行家,他的众多诗词佳句都是在旅行的途中创作的。据说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4岁的时候跟随父亲迁回四川。
33、诗人中佛性极高的
34、苏轼的文学造诣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承传唐诗的清新秀美之风。他将宋代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融入对唐代山水清音的效法和学习之中,使宋诗呈现出渐入佳境的平淡美。虽然他在诗、词、散文、小品文单个领域的成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像他如此全面地涉猎文学的诸多领域,同时达到各领域大师级水平的,真的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据后代文人巨匠评价,苏东坡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
35、还有苏轼拜访王安石的故事,当时王安石不在家,见桌子上有首没有完成的诗《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菊花乃草本,虽干枯而不会落瓣,于是他提笔续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写给诗人仔细吟。
36、孩子听诗重的故事,就可以激发他对诗词的兴趣了。
37、我认为要让孩子们热爱唐诗,当家长的是第一位老师,要以身作则,从小抓起,让孩子们熟背古诗词,爱上古诗词。
38、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
39、苏轼的诗里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游金山寺》,诗人从天寒的沙痕想起江潮的澎湃,从长江到海不回,暗衬自己的宦海沉浮,给读者一种深沉而豪迈的感觉。他崇尚李白诗气的清新飘逸,也表现出对王維诗境的神往“味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0、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的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41、小孩子要表达自己读诗后的感受,就可以了。没必要千篇一律。即便教科书里要求统一答案,标明了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需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感受。
42、儿子问我:“妈,你喜欢李清照的诗吗?”
43、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44、这是不可能的。
45、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是大众一个实际问题。
46、我小的时候,大约六七岁吧。父亲就要求并强迫我背唐诗。那时我还小,不懂里面讲了些什么,只觉得枯燥无味。于是,往往象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但小时候记性好,基本上父亲要求背的唐诗都能背下来,至今我还能背出许多古诗词。
47、活了75岁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共创作了三千多首诗。他的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摹仿,不像李杜的诗曲高和寡,一般老百姓看不懂。据说白居易诗写好后,常常先送给老翁、老妪读,如果他们读不懂,他继续修改。比如,人们最熟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只要是识字的人,读这首诗都不会有什么困难,读给其他人听,也无须多加解释。也正是因了这一点,白居易才很受日本人的推崇,白居易在日本名气远大于李杜等大诗人。据说,在河南洛阳白居易的墓碑上,用中日两种文字刻着如下的话:“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仅呈碑颂之。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一九八八年戊辰七月吉日”。这是日本学者刻的,它足以说明白居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白居易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他的诗是由遣唐使带到日本的。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举。在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大量中国文化作品中,就有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白氏文集》。白居易的诗一经传入日本,由于通俗浅显,很快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共收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其中白居易一人的作品即达535首;藤原公任编纂的诗集《和汉朗咏集》,共收录588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达139首之多。众多的遣唐使留居长安,他们学习中国文化,也与中国的文化人士交往。比如,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他没少带回李白、王维等人的诗歌,可是日本人对李白、王维作品的喜爱,远不如白居易。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白居易的诗日本人容易懂。从白居易在日本受欢迎一事,我们应该想到,作品是写给人看的,如果人们都看不懂,那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者也就不可能受到人们的喜欢。
48、最后来一首李荣浩写的《李白》: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49、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作者的情感思想,其实是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就像绘画作品一样。人人都能看到作品表面,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将绘画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说出一致的答案。
50、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部分,就说明它也具备其他艺术的通性。
51、记得父亲第一次教我读的诗是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那时我还小,不理解其中的意义,直到有一天。我那时七八岁吧。在吃早饭时,不小心把面包掉在地上,我随手检起来扔进垃圾桶里。父亲看到后,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严厉地说:“捡起来,吃了它”。“脏了,不能吃”我解释道。“你还嘴硬”父亲更火了。我只好捡起来,连面包皮都不敢剥,吹了吹面包连皮一道吃了下去。过后,父亲叫我背一百遍李绅的《悯农》诗。我边哭边背,整整背了一百遍。直到那时,我才隐隐约约地懂得这首诗的含意。也从那时候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这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我的一生一首唐诗改变了我,他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至今不变。三十多年过去,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后来,我背了更多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诗,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虽然,背不了唐诗三百首,但也能背出一百多首。通过读唐诗背唐诗,渐渐地知道古人是那样地有才华和智慧,写出了一首首经典的诗词,懂得了诗人写诗的心境。在他们的古诗词中,看到了诗人满腹惆怅,看到了诗人的肝肠寸断,看到了诗人的悲欢离合,看到了诗人的对酒当歌,一一诗句成了的经典。有的让人潜然泪下,有的让人陷入沉思,有的让人开怀大笑……。
52、苏轼的诗各体皆工,七言各体尤其擅长,更显得明快,动荡起伏。
53、首选唐朝诗人→王维
54、“我最喜欢苏东坡,其次之是李白,再次之是杜甫、李贺还有姜夔。苏东坡有种不快活怎么做神仙的纯真净达。如何做到不忧愁怨恨,不尖酸刻薄,不癫狂无羁真的是他为人的大智慧。吃喝玩乐样样不误却从未废止沉沦。这种人才称得上于烟火气里修炼出的大气大量。
55、诗是外在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灵感应融合的精华,是情形与认识产生的共鸣,用平时所思所想融汇到文字当中用最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形状,神态俱佳,是文章浓缩的精华。孩子古诗读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经历过才能认识到,理解出来诗歌的内涵。理解不了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理解,因为阅力产生知识,经历产生认识,生活产生概念,将心比心产生共鸣。想要孩子学好诗歌,要靠平时的言传身教,用生活中最简单实用的生活体验来解读诗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6、首选杜甫!
57、个人认为是:
58、“她是家境好,有才华,难得有主见的人。至于词境毕竟不是我钟情的那一种。”
59、唯有诗人赞诗人,才有万紫千红春。
60、佛徒中诗意最佳的。
61、如果是自己额外让孩子背的,我觉得就没必要一定要求孩子理解,当然孩子愿意去深究最好了。不过就像我们学数学一样,有些东西等我们去应用或者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所以为什么当下很多让孩子背四书五经的,就是想让孩子先记住,毕竟这个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
62、因其母信佛,故字摩诘,自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美称。曾以状元及第入仕途。诗中常以【静】【境】【净】【空】为主题进行到位描写,以天人合一的悟性和自然无为表达最为出色,中年后其画作更是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6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64、苏轼的绘画,就是诗的风景。他是“宋尚意”书潮的主要倡导者。他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其书法特点是“如绵裹铁”。他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评价表兄文同画竹“胸有成竹”更进一步将画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把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65、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善于写实,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北宋黄庭坚诗承杜甫,与陈师道、陈与义形成“一祖三宗”,开创了著名的“江西诗派”。
66、“那你喜欢谁的诗词?”他追问道。
67、苏轼教授弟子,也都是诗气书生居多。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鼓励弟子和后学按照各自的文学风格自由发展。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68、不必对小孩太多苛责,我小时候也是体会不到诗中真谛,慢慢长大经历过才能体会诗人的有感而发,用词精准。例如思乡之苦,新婚离别之痛,国破家亡之惨,小孩子怎么能体会?先背到脑子里,长大后某天遇到类似事情,诗句自然喷薄而出。
69、不懂您是针对教材上的古诗还是自己额外让孩子背的古诗?
7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71、所以我们看到,古人对于诗从来都不能只靠简单的读出来,而是要“吟”,要“咏”,要“讴”,要“歌”。通过这种方式读诗,人能够最切近、最熟习地使用语言,而不是通过“明白”和“理解”。就好比我们穿鞋为例,我们对一双鞋子的尺寸、材质、样式等等研究得再透彻,又怎能比得上我们就把它穿在脚上,最后忘了脚上有穿鞋来得与它熟习、切近、亲和呢?
72、现在的小孩不懂古诗,不会背古诗,不喜欢古诗,这多半与当大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73、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74、李白他是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位诗人的豪迈与胸襟。我认为他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对象,他代表了古代的浪漫主义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