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初,赵王命廉颇为将,廉颇依凭险要地势坚壁增垒,采取固壁不战的策略,坚守长平三年,秦军久攻不下。由于赵国面积不大,且古代生产力低下,廉颇一直坚守不出,赵国国库里粮食由于大军的大量消耗,后勤已经非常吃力,赵国已经无法支撑廉颇这种消耗战。反观秦国,由于有成都平原的大粮仓的支持,秦国还能拼得起消耗,但此时也已经感到很吃力。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0年),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由于已经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赵王遂决定更换作战将领,此时,赵国国内名将赵奢已经病逝,且国内已无可更换廉颇的老将,于是启用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赵王启用赵括并非只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赵括早年随父已经征战多年,有丰富作战经验,有勇有谋,并不是成语纸上谈兵那样一无是处。秦国也派名将白起代替王龁担任主将。赵括上任后,对赵军粮食的缺乏情况非常了解,如果还像廉颇那样坚守,赵国最后将被活活拖死,于是遂决定主动出击击杀秦军有生力量,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寻找秦军主力进行决战的心理,交战时佯败后退,赵括为歼灭秦军主力,率领赵军主力开垒出击,长驱直入攻击秦军营垒。秦军早有防备,赵军久攻不下。此时,白起派出两支奇兵,由左右两翼迂回,切断赵军退路。赵军被围困,只得筑垒坚守待援。秦王闻知,亲往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参加长平之战,堵截赵国援军,断绝粮道。九月,赵括将赵军分为四队,轮番冲击,终究未能突围。赵括在率部突围时被射死,40余万士卒被迫降秦。白起怕赵军日后反叛,只让年少体弱的240人归赵,其余全部坑杀于长平。秦赵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结束,赵军先后死亡达45万人,秦军也死亡过半。赵国实力由此大为消弱。
2、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楚军和晋军公元前632年
3、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4、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秦国和赵国。秦军将领是白起。赵军将领是赵括。原本是廉颇,后来赵王中了离间计,换廉颇为赵括,输了战争,导致最后丢了国家。
5、我们看下事件的起因。
6、白起,这可是有名的杀生,一生都在战争之中。刚开始他也是左庶长,后来又改为大良造,也是升了官。韩国、赵国、楚国魏国被白起打的是痛不欲生。而白起打起仗了,特别嗜杀,举粗略统计,白起一生至少杀死过上百万的人。在长平之战前期,在攻打韩国、魏国的时候,杀了24万,在攻打魏国的时候,杀了13万,在攻打韩国的时候,杀了5万,这是有明确记载的。像楚国,被白起打下了十余座城市,楚王都逃跑了,被迫迁都,估计这个时间段也杀的人不少,因为宣太后是楚国人,也就没有记载。
7、巨鹿之战交战双方项羽和秦军公元前207年
8、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交战的将领前期是王龁和廉颇,后期是白起和赵括。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军事战争,而是关系秦赵两国国运的战争。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与中原抗衡的强国。赵国也经过赵武灵王色胡服骑射改革,成为军事强国。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积极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秦赵的长平之战就是这种政策的推行下的产物。
9、当时王龁在攻打韩国,韩野王不敌秦国而投降。上党的军事长官冯亭意思是秦国马上就要攻打我们,而韩野王也投了降,韩国不能发兵来就我们了,不如我们主动投降赵国,将战火引向赵国。赵孝成王一听,那是相当高兴,说到:平时发动百万大军,攻打一年也不能得到一座城市,现在白送上门的城市能不要吗。便派兵接管了上党的城防,廉颇也驻军在长平,相称犄角之势。
10、此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11、我们看一下交战双方的将领
12、作战双方分别为战国时代的秦国和赵国,秦国的作战将领白起,赵国的将领由原来的廉颇变为赵括,历经三年多的战争,秦国大获全胜,据记载共战死及坑杀四十多万多人,自此,为秦国奠定一统天下的著名战役
13、秦国,当政者是秦昭襄王,也就是芈月的儿子,他在位的时间是历代秦国君主之最,足有56年,也就是在这56年的时间里,秦昭襄王完成了对外的全部战略部署,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军事基础,后面的两个君王在位时间较短,一个1年,一个3年,嬴政躺着赢得了天下。秦国当时采取了范濉的策略,远交近伐,开始全力攻打韩国、魏国、楚国,捎到着打击一下赵国。赵国的战略不明确,一会和燕国打齐国,一会和秦国打齐国,一会和魏国打秦国。
14、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15、赵括,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赵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他爹赵奢有些时候还需要问他一下,那是对答如流。但是赵奢对赵括很不放心,曾经留下遗言,大致意思是:不能为主将。赵孝成王当时想用他的时候,赵括的母亲还专门说了此事。可惜没听。
16、长平之战交战双方赵国与秦国公元前263年
17、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在赵国长平发生的一场战役最后以赵军溃败而被秦军坑杀约45万军。此战为两国的战略决战,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是此战落败的主要原因。此战后也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步伐。
18、第二个阶段,完胜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白起以诱敌深入的措施,完成了战役包围。但是白起只有2.5万人截断了赵国的后路,要是赵国集中兵力攻打后方,2.5万人就是踩也踩死了。所以白起游泳了5000骑兵穿插赵军军营,要赵军主帅摸不清秦国的战略意图。而赵括的军事学里面根本就没有撤退一说,全力攻击前线,但是白起却是坚守不出。但完成战略动员后,估计白起的兵力至少在60万左右,这也是秦国目前能拿出的全部家当。这些兵力完成了实质性的包围,赵括也不为不英勇,亲自上阵杀敌,可惜被射死了。其他将士一看主帅也死了,粮食也运不上来,投降吧,谁知又被白起挖了坑全部给杀了,前后45万人,只有240个人回去了。
19、不是,这著名的长平之战,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发生的。
20、长平之战,一场秦国与赵国的倾国倾力的国运之战
21、我们先看下交战双方当时的实力
22、长平之战,看似是一场平常的战役,其实是两国国君的斗智斗勇。赵孝成王贪图便宜,又临阵更换主帅。虽然秦国也更换主帅,但是白起的资历可是要比王龁老的多,赵括可是一个新手,军中有没有出生入死的兄弟。在对外的战略上,赵王更是表现出了小家子气,还想着反手搂一下燕齐两国。反观秦国,秦昭襄王亲自做战争动员,更是将全部的家底都用上了,白起、王龁、范濉,这几个人如果死在了这里,秦国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秦王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可见,秦昭襄王在燕国没白受罪,芈月也没少教导。
23、白登之围交战双方刘邦与匈奴公元前200
24、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历时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交战对于秦赵两国来说,都有损失和消耗,而损失最大的,莫过于最后战败的赵国了。赵王因为一时糊涂,在长平之战中摒弃了老将廉颇,反而重用没有什么战略经验的赵括。正所谓骄兵必败,赵括急于求成,却不知道秦国有白起这样可怕的对手,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告终。
25、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59年,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魏、楚三国,因为地点在赵国首都邯郸,所以叫邯郸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4年,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秦始皇是公元前247年即位的,即位时13岁。所以先发生的长平之战,然后秦始皇出生,然后是邯郸之战,然后是秦始皇即位。
26、赵国、秦国两家可是赌上了全部的家底,秦国失败了,至少没有了与诸国争锋的实力。赵国失败了,后果大家也知道,一直没有缓过劲来,要不是出了一个李牧,估计燕国也把赵国给灭了。
27、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公元200年
28、王龁,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他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对赵国的战争上。但是王龁能够做到秦国的左庶长,当年商鞅就当过这个官,上面还有个大庶长,不过这是个虚职,左庶长可是实权人物,上马管兵,下马治民。在后期的邯郸之战中,王龁就是主将。
29、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始皇出生在邯郸》我是邯郸人
30、在战国七强中,赵国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跟秦国匹敌抗衡的国家,秦赵两国也是分分合合,有过互相牵制,也有过大规模的交战。而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31、彝陵之战交战双方刘备和孙权公元222
32、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62-260年,赵国长平,历时3年,秦国与赵国交战,最终以秦国获胜结束,活埋赵军40万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33、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这都是我们比较熟知的故事。这可是四大名将之一,当年赵国攻打齐国的时候,他就是主将。在长平之战后,也正是由于廉颇力挽狂澜,令赵国延续了下去。燕国曾经想着占些长平之战的便宜,发动大军而来,没曾想被廉颇来了一顿胖揍,还包围了燕国的首都,后因为与乐乘的原因,逃亡魏国后,发病而死。
34、第一个阶段:对峙阶段。这个时间段可以分为与廉颇的对峙阶段,与赵括的对峙阶段。当时赵军有45万,虽然完成了战役上的包围,但是想要一口吃掉它,秦国还是瘦了一点。估计当时秦国的军力至多也就是20万左右,否则也不用换上白起这个杀神。临阵换将这也是一个兵家大忌。这是赵国受不了了,这45万大军可是命根子,遂想到了议和和求救,做了两手准备。这是秦国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登场了,范濉,原来魏国的人,和张仪差不多,都是揍了个半死到了秦国,成了人物。前期的反间计就是在他的一手策划之下执行的。面对议和和求救,范濉知道,这都不是秦国能够接受的,好不容易实施了战役包围,很有可能这一仗就能将赵国划入秦国的版图。但是求救不可不防,当年的六国合纵,在苏秦的带领下,秦国十年没有敢出函谷关,现在听到苏秦的名字,还心有余悸。范濉采取了迷惑性的议和,对赵国的使者可是礼遇有加,有胡诌秦国、赵国的共同战略目的,共同打击齐国,捎带打击燕国。赵国也信以为真,其他国家,像楚国本来是跃跃欲试,给秦国一点颜色看看,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正是宣太后的青梅竹马,春申君对秦国国君可一直是耿耿于怀,魏国长期受秦国的打压,早就耐不住了,只是不敢,有挑头的,肯定是嗷嗷上。齐国被范濉忽悠的,一直认为秦国是和齐国平分天下的角色,哪曾想赵国的脑袋还真是榆木疙瘩。正在赵国被忽悠,其他各国观望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做了战争动员,15岁以上的全部征到了前线。这可了不得,这就使得秦国有了一口吞噬赵国的嘴了。
35、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军完成了对韩国上党(今山西沁河以东地区)的包围,上党郡守冯亭为借赵军抗秦,献上党于赵,引起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
36、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以失败告终,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大战之际,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弃用名将廉颇而换成只会纸上谈哥的赵括且急于求胜,白起用佯败后退、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战胜了赵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战使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但秦国坑杀40万赵国降兵被后世认为太过残忍,留下了残暴的一面。
37、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而在这场战争中交战的双方将领分别是白起和赵括,他们一个久经沙场,战无不胜,而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实战经验,这样的排兵布阵,从一开始也就奠定了赵国战败的局面。
38、桂陵之战交战双方齐国和魏国公元前354年
39、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4年,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秦始皇是公元前247年即位的,即位时13岁。所以先发生的长平之战,然后秦始皇出生,然后是邯郸之战,然后是秦始皇即位。
40、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公元208年
41、请关注我,用小女子的心态看历史。
42、王龁一看不干了,立马挥兵攻打上党,没想到还没等廉颇做出反应,上党就沦陷了。王龁打完上党也没有废话,直接挥兵攻打廉颇。当时秦军士气正盛,廉颇坚守不出。不过战绩也可以,两个月的时间打的赵军没有敢出头。赵孝成王一看有点恼火,不仅失去了上党,还被人打的头都抬不起来,太窝囊了。这时候,反间计来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可受不了,凭借秦国那点地方,自给自足尚可,这么远的距离来保障大军可有点捉襟见肘了。便采用反间计,到处散播谣言,大致的手段和陈平的差不多,果然使得赵孝成王生了疑心,让赵括学霸代替了廉颇。秦国一看赵国换将了,这边秘密的将主将换成了白起,白起可是一个野战的高手,用兵之神无可匹敌。主将这可是战争中最大的秘密,司马懿就是通过使者知道了蜀军的最大秘密,诸葛亮身体不行了,这才敢临河对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43、赵国,当政者是赵孝成王,也就是赵武灵王的孙子,祖上就是赵氏孤儿中的那个孤儿。后来三家分晋,后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遂成一霸。当时手下人才也不为庸俗,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况且还有赵奢一家,且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赵国也是国富民强。且赵国一直与秦国关系不错,秦昭襄王在燕国当人质的时候,赵国也曾派人照顾,在迎接回国即位的时候,赵国也是派兵保护。当年楚怀王被秦扣押,逃到了赵国,没曾想又给送了回去。
44、不是,是秦始皇的曾祖秦昭襄王在位时,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大的!长平之战几年之后的,秦昭襄王又发动了攻打赵国都城的战役,史称邯郸保卫战。邯郸保卫战时,年幼的秦始皇在邯郸当人质,因当时赵人对秦人的憎恨,年幼的始皇受尽了赵人的歧视和虐待。造成了始皇的心灵扭曲。当然,后来赵国还是被始皇灭了!长平之战之后,唯一有实力和能秦国进行对抗的赵国也从此一蹶不振,东方各国再也没有谁可以单独与秦国叫板了!
45、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公元3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