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简单优选75句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简单优选75句

时间:2024-11-23 04:26:12

1、赠汪伦李白

2、《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意思是:

3、(唐)李白

4、全诗赏析

5、桃花潭水深千尺

6、意思如下:

7、忽闻岸上踏歌声.

8、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次句继写送行者。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诗的后半是抒情。采用比物手法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10、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11、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2、古诗《赠汪伦》的诗意: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13、作者简介

14、⑸不及:不如。

15、李白乘舟将欲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

17、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18、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19、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20、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1、创作背景

22、赠汪伦译文

23、《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的诗意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24、李白坐船快要走了,忽然听到岸上唱歌跳舞送别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之深,也赶不上好朋友汪伦送我的万般深情。

25、人在外,孤单伶仃落寂,突然有一个和自己并没有深交朋友,给了自己一份温暖,很看重自己,所以心中有了一种深深的感动,所以谢了这首诗答谢朋友的情谊,抒发自己的情怀。

26、注释译文

27、【赏析】

28、全诗原文如下:

29、李白乘舟将欲行,

3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31、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32、参考资料来自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赠汪伦?search_id=5kdumprsfb9slc&prd=search_sug&view_id=3kf65l9duwritc

33、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34、李白乘舟将欲行

35、赠汪伦作者:李白(唐)lǐbáichéngzhōujiāngyùx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hūwémànshàngtàgē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táohuātánshuǐshēnqiānchǐ 桃花潭水深千尺,bùjíwānglúnsòngwǒ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山大川。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语句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36、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37、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38、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39、忽闻岸上踏歌声。

40、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41、不及汪伦送我情。

42、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43、【作者简介】

4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45、该诗的诗意是以朋友间的相互深情来打动人,故能流传千古。今天是中秋节,祝天下人节日快乐。

46、相传汪伦是有名的歌手,才华横溢,对大诗人李白虽未见面,却惺惺相惜。为了能与李白相见,汪伦穷尽其法,终相见畅谈,三天不睡。然天下那有不散的宴席,分别的时候,李白深感汪伦的为人,就作此诗相送。

47、作者:李白(唐代)

48、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李白来访所作。

49、忽闻岸上踏歌声

50、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51、诗中的汪伦是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52、全诗如下:

53、《赠汪伦》全诗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54、桃花潭水深千尺,

55、不及汪伦送我情.

56、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57、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58、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59、不及汪伦送我情

60、真可谓是即景生情,寄情于景地借用了比喻、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清水出芙蓉般地极自然平淡地写出了潭(水)深不见底,方见情谊真的内心真实世界。

61、《赠汪伦》通过写汪伦送别好友李白,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6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3、【原文】

64、如果我们联系李白创作《赠汪伦》的大体时间,天宝14年(755),及其李白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一生来看。天宝14年12月正是安绿山发动兵变的一年,我们也可以从诗中明丽欢快的比兴夸张的手法中隐约寻出李白对污浊黑喑社会现实的忧患与愤世疾俗的情怀,更加珍惜与呼唤人间现实社会中仅存的那一点滴的真情存在。

65、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66、《回乡偶书》贺知章

67、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8、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全诗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扩展资料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69、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⑷不及:不如。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赏析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4][6]名家点评《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发出。明代朱谏《李诗选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不必深,一时雅致。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所以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映入妙耳。《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清代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笺注》: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清人李锳《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诗式》:首句从“李白欲行”起,下一“将”字,则已在舟中而尚未行也,此就题起格。二句岸上有“踏歌声”,汪伦送李白也,伏下“送我”二字之根,承首句起。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兴下“情”字;三句转变,虽系兴字诀,却实接也。四句言汪伦之情更深于挑花潭水;虽深至千尺而不及汪伦之情之深,非为潭水言,特借以形容汪伦之情。“深千尺”三字已写足,下句拍上,更得势。所谓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者,于此可悟矣。(品)宛转。

70、《赠汪伦》

71、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7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3、《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的诗意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74、扩展资料

75、《赠汪伦》古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汪伦之间的身后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