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2、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
3、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4、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诗词大意: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6、一去二三里诗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收录于小学课本中。
7、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8、一共20个字,按一到十的顺序写的
9、全诗为:
10、“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作者是邵雍。
11、山村咏怀
12、《无题》
13、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14、出自:《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15、《山村咏怀》
16、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这是部编教材一年级教材的学习内容。
17、译文: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18、(宋)邵康节
19、《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20、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21、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23、一去二三里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山村咏i怀》。不是佚名所著。
24、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25、“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26、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7、诗名是山村咏怀。
28、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29、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0、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
3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3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3、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34、(元)徐再思
35、《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36、译文: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37、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8、宋代:邵雍
39、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
40、邵雍《宋代》
41、(宋)邵雍
42、现在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有所改变,以前的老教材是先学习拼音,再学习生字,现在的新教材是先学习简单生字,再来学拼音,顺序交换了,更加注重让学生随文识字。
43、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4、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45、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46、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