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26句

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26句

时间:2024-11-22 23:45:39

1、白话译文

2、唐耿湋《登鹳雀楼》

3、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4、凌寒:冒着严寒。

5、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6、《梅花》

7、tiānshìwéipíngyě,天势围平野,héliúrùduànshān河流入断山

8、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9、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0、白日:太阳。

11、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12、胡婷婷-婷婷唱古文

13、畅当〔唐代〕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14、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15、穷:尽,使达到极点。

16、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17、唐马戴《鹳雀楼晴望》

18、这首诗的意思是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1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0、千里目:眼界宽阔。

21、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2、王之涣《登鹳雀楼》这⾸诗写诗⼈在登⾼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3、《登鹳雀楼》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

24、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25、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26、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27、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28、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9、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30、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1、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32、《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33、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34、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5、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36、【译⽂】

37、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8、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39、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40、⑷更:再。

41、夜宿山寺

42、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3、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44、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4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6、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47、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48、《凉州词二首》

49、[唐]李白

50、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1、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52、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53、鹳雀楼高高的在飞鸟之上,远离尘世间。

5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5、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56、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57、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58、这是唐代李白的诗《夜宿山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9、唐·王之涣

60、王之涣〔唐代〕

61、⼣阳依傍着西⼭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62、注释译文

63、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

64、登鹳雀楼注音jiǒnglínfēiniǎoshàng迥临飞鸟上,gāochūshìchénjiān高出世尘间。

6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6、这是唐代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7、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68、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69、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70、【其二】

7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3、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74、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75、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76、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77、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78、为(wèi):因为。

79、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80、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

81、登鹳雀楼

82、小儿垂钓

83、前者用夸张手法极写山寺之高,后者先写景后议论,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哲理。

8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5、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8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87、借问:向人打听。

88、《登鹳雀楼》原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登鹳雀楼》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89、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90、依:依傍。

91、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92、唐·胡令能

93、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

94、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95、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96、唐畅当《登鹳雀楼》

97、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9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99、王之涣《登鹳雀楼》

100、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01、欲穷千⾥⽬,更上⼀层楼。

102、宋·王安石

103、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104、词句注释

105、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106、《登鹳雀楼》

107、《小儿垂钓》

108、更:再。

109、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110、【其一】

111、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112、遥:远远地。知:知道。

113、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14、庞岩-单曲-小儿垂钓

115、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116、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

117、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

118、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简析

119、⽩⽇依⼭尽,黄河⼊海流。

120、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121、不是一首诗里面的句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22、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123、(唐代王之涣)

124、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125、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126、回答问题: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傍晚时光,太阳依山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