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背诵古诗《登鹳雀楼》103句

背诵古诗《登鹳雀楼》103句

时间:2024-11-22 22:50:27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凉州词》王之涣(唐)

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唐代:王之涣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写字训练。学写字有如学游泳,下水体验比讨论要领更重要,过程建议这样展开:看字(帖)找关键——尝试写——展评体验关键——修正性练习。

7、我记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说教材改了新版本,但是改版也不至于把名字都改了吧。

8、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我小学1988年入学,学的是《登黄鹤楼》。现在我儿子2018年入学,现在二年级课文里是《登鹳雀楼》。

10、唐代:李白

11、登鹳雀楼

12、虚心好学,大胆尝试:

13、是《登鹳雀楼》。

14、我们以前学就是《登鹳雀楼》,背的滚瓜烂熟。

15、①一份教案,你征求了多位教师的意见,修改了六次,足见其向学之心。只有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来;

16、学生的错误是美丽的课程资源。一位小先生在教读生字“海”时,读成“huǎi”。你说:“他平时读得好,今天是紧张才读错的”就让他坐下来。你是给尊严了,但没给机会。或许他真的不会,需要大家的帮助,或许这个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拼读的字,还有其他同学也需要正音。所以要给再读的机会,直到读准为止,并能当小老师带大家拼读。“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让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能风光地走下来”是我们螺城教师恪守的课堂教学原则。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8、《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9、唐代·李白

20、(1)题西林壁(苏轼)

2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春晓》孟浩然(唐)

23、简单易背的古诗词:

2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5、《望庐山瀑布》

26、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中心能放在学生的思维上,并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如,学生回答“如果登上鹳雀楼你想干什么?”扯到“要养一只猫,让它抓老鼠”、“我要变成诸葛亮”时,你表现得较从容,懂得追问,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指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2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9、教学过程要“丰实”:好课的标准,我们提出“四实”:真实、朴实、丰实、扎实。其中“丰实”是就教学过程上说的。在教学“打擂台赛读”这一环节时,你用激将法说“谁敢说你是全班朗读最好的?”那些尖子学生马上举手,你分别指示男女学生各一名表演读,然后组织评价。这就是传统教学“少数尖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做法,其过程是苍白的,参与面窄,效益低。建议这样转变:激发赛度的参与欲望——全体积极准备——“打擂赛读”,评价、点拨,共同获得读好古诗的策略性知识(节奏停顿、重音、进入角色等)——群体“体验性诵读”——个体“品味性诵读”。这样教就“丰实”多了。

30、《出塞》王昌龄(唐)

3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2、一、课的价值

33、《咏鹅》

3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35、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36、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37、《锄禾》唐·李绅

38、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39、《咏鹅》骆宾王(唐)

4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1、①语言简洁,活动指示清楚明白:如,“老师今天也带来一幅与山有关的风景图,请你们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仔细看看,图上画有什么?”、“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你会读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42、教学语言简洁,富有亲和力和激励性:

43、《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6、《咏柳》贺知章(唐)

47、《静夜思》唐·李白

48、《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4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1、《江南》乐府民歌

5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3、《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4、《风》李峤(唐)

55、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56、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渡汉江》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好背的五言绝句

5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8、《敕勒歌》北朝民歌

59、《咏鹅》唐·骆宾王

60、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1、②注重鼓励性评价,拉近师生距离:如,“你真厉害,教得很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学会的?”、“读得真好,听你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海天交接处的一轮白日……”、“女同学读得有感情、有节奏,男同学读得响亮、有气势,要是发挥各自的优点合起来读,一定很好听,想不想读?”、“谢谢!你给老师这么好的评价。”“××同学不仅会背古诗,还能读出节奏,真不简单!”、“我们班的男子汉今天怎么了?甘愿服输?”

62、②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执教(先学会的当小老师教大家读7个生字);打擂台表演读(“谁敢说你是全班朗读最好的?”“谁不服,敢把她读下台?”);男女赛读;师生体验性对读;

6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4、唐代:骆宾王

65、记得我们那时候是念斜(xia)。现在改了,跟我们以前学的发音不一样,不晓得该怎样辅导了。

66、唐诗三百首4-5岁幼儿必背古诗,例如:

6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9、《夜宿山寺》

7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1、现在的教材这种类似情况还真的多,之前辅导小孩,也是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xie)。

7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3、不识庐山真面目,

74、《登鹳雀楼》

7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6、【释义】:

7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9、《登鹳雀楼》王之涣

80、《送灵澈》刘长卿

81、《凉州词》王翰(唐)

82、远近高低各不同。

83、《咏柳》、《村居》、《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等。

8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85、《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86、作品原文

87、《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9、二、课的增值

90、《八阵图》杜甫

91、《静夜思》

9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9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94、《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95、《春晓》唐·孟浩然

96、横看成岭侧成峰,

9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8、《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0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

10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3、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