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2、王之涣/朱斌
3、这个名句的字面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4、白话文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登鹳雀楼》不是爱国诗,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首抒情诗
8、《登鹳雀楼》作者是王之涣,不是王维。
9、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0、千里目:眼界宽阔。
11、更:再。
12、《登鹳雀楼》全诗注音如下:
13、作者:王之涣
14、《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原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浩然和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是唐代唯一一位以布衣而终的诗人,我们特别熟悉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5、白日:太阳。
16、登:就是攀登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楼)的意思。
17、诗的前两句描写的虽是自然风光,但作者一开笔便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景入理势,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的精神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18、作品名称
19、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20、《登鹳雀楼》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登鹳雀楼
22、穷:尽,使达到极点。
23、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24、作品别名
25、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26、创作年代
27、《登鹳雀楼》dēngguànquèlóu
28、依:依傍。
29、扩展资料
30、《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五言诗,诗人登上古鹳雀楼,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31、这个名句的引申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32、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3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áirìyīshānjìn,huánɡhérùhǎiliú。
3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yùqiónɡqiānlǐmù,ɡènɡshànɡyìcénɡlóu。
35、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达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4]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36、《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37、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8、这首诗应该是哲理诗。
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0、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原诗如下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春 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愿对你有所帮助!
42、白玉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3、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