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2、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3、颈联描写了登楼所见实景。(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4、《黄鹤楼》唐崔颢
5、我奉命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上空。
6、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升起又高又直,蜿蜒曲折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侦察骑兵,告知我都护正在遥远的前线(大破敌军)。
7、【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8、天气晴好,远远望去,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长得繁茂浓绿。
9、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10、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11、尾联叙事——途中得知军情。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12、主题: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
13、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傍晚时分在暮色中眺望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什么地方。看着远方烟雾笼罩的江面,使人忍不住心生忧愁。
16、作品原文
17、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18、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1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2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2、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23、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的离去而有所改变)
24、【赏析】
25、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2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7、黄鹤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去楼空、世事苍茫无尽感慨的思想感情。
28、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9、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30、《滕王阁》唐王勃
31、【译文】
3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3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3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7、仙人已经骑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一栋黄鹤楼在这个地方。
38、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9、颔联写景——塞上秋景。紧承前句,既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苦闷、抑郁。
40、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41、首联以传说写起,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
42、《黄鹤楼》作者:唐崔颢[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3、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
44、《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45、使至塞上
46、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47、登金陵凤凰台
48、唐代王维《送康太守》里有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全文
49、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画面奇丽壮美。以大漠、秋天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50、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5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5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53、【原文】黄鹤楼
54、主题:作者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描写沿途风光,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愤、苦闷和抑郁,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5、首联叙事——出使边塞。“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表明慰问使团规模不大。开头紧扣“使至塞上”,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56、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57、《送康太守》——王维
58、颈联绘景——塞外风光。颈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状写孤烟之高,“圆”状写落日之低。这两个词突出了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5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0、李白〔唐代〕
61、崔颢〔唐代〕
62、《黄鹤楼》不是王维的作品,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63、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64、唐代:崔颢
65、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66、题目是黄鹤楼的有唐朝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咱们中国孩子都学过。可谓是耳熟能详
67、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