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落三秋月,
2、入竹万竿斜。
3、过江千尺浪,
4、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5、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6、唐代·李峤
7、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8、关于这个“斜”字的现代读音只有一个,读作:xié。
9、rù入zhú竹wàn万gān竿xié斜。
10、作者:李峤
1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2、但是在古文、旧体诗中,为合辙押韵,“斜”读作xiá。
1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16、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17、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18、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19、《风》是唐代作家李峤的作品。这首诗大概意思是: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落下,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通过这些描写让人们了解了风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李峤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0、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一般古诗中的斜字都应读作xiá[xié]斜斜的读音是xié,是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另有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诗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韵。
21、jiě解luò落sān三qiū秋yè叶,
22、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23、诗歌赏析
24、烟雨暗千家。
25、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26、néng能kāi开èr二yuè月huā花。
27、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8、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29、《风》(唐、李峤)
30、能开二月花。
31、雨过山村作者: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32、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33、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3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同样读作xiá
35、一年级语文《风》原文:
36、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37、[xié]
3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9、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0、唐朝诗人李峤的《风》。全诗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意思是:风,能使叶在晚秋时节掉落,能在早春二月时使百花盛开。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风有了感性认识:秋风能扫落叶,春风能开鲜花,风能使水生波,风能使竹竿倒伏。就诗句意思来看,此处“解”意思应该是解开、解脱近似,使脱落这里指风使树叶从树枝上脱落。应读“jie”三声。
41、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42、“入竹万竿斜”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43、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44、guò过jiāng江qiān千chǐ尺làng浪,
45、朝代:唐代
4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7、唐代诗人李峤写的古诗《风》全诗原文如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白话文释义: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二十岁举进士,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