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古诗大全三百首小学李绅的诗

古诗大全三百首小学李绅的诗

时间:2024-11-21 08:48:57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3、《风》唐,李峤

4、《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7、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作者介绍

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11、《忆江南》唐.白居易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春夜喜雨》唐.杜甫

1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7、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8、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9、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2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24、悯农二首

25、《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此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26、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7、《春晓》唐.孟浩然

28、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9、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30、《悯农》是由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组诗,它一共包含两首诗。古诗一个标点就算一句话,这两首诗每首四句话,一共八句话,全诗40个字。

31、(青云一作:白云)

32、江南《汉乐府》

3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5、本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36、原诗如下:

3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8、古诗今译

3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40、悯农(唐)李绅

41、《悯农》唐.李绅

42、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43、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4、《古朗月行》唐,李白

45、画(唐)王维

4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7、【唐】李绅

4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2、——李绅〔唐代〕

53、《江雪》唐.柳宗元

5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56、咏鹅(唐)骆宾王

57、古朗月行(唐)李白

5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á)。

59、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60、风(唐)李峤

6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2、悯农·其二

6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4、《绝句》唐.杜甫

6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