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登鹳雀楼古诗朗诵音频优选47句

登鹳雀楼古诗朗诵音频优选47句

时间:2024-11-21 07:37:07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2、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3、辞:辞别。

4、登鹳雀楼

5、[注释]

6、《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7、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8、登鹳雀楼不是李白写的是王之涣〔唐代〕写的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11、穷:尽。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3、《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登鹳雀楼》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4、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5、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16、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17、唯见:只看见。

18、欲穷千里目,

19、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23、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24、天际流:流向天边。

25、白日依山尽,

26、李白〔唐代〕

27、题目有误。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8、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29、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0、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1、李白没有写《登鹳雀楼》。这个题目的诗有几个诗人写过,其中最为著名、千古传诵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

32、tiānshìwéipíngyě,天势围平野,héliúrùduànshān河流入断山

33、黄河入海流。

3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5、登鹳雀楼是唐朝王之涣写的

36、(钢琴伴奏+人声Demo)

37、登鹳雀楼注音jiǒnglínfēiniǎoshàng迥临飞鸟上,gāochūshìchénjiān高出世尘间。

38、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39、下:顺流向下而行。

40、更上一层楼。

41、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42、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43、是王之涣《登鹳雀楼》。

4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5、白日:太阳。

46、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47、诗的大意: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落下,滚滚黄河向着大海日夜流淌。如果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一定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