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黄鹤楼古诗李白写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古诗李白写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时间:2024-11-21 04:02:02

1、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

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3、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4、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的孤帆!原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指的是一叶孤舟,诗人看着一叶孤舟慢慢的在万里长江上远去,既有一丝离别的惆怅,又有对朋友在烟花三月去扬州的羡慕!

5、诗歌的前两句首先告知了地点和友人的去向,最后两句描写的则是诗人目送友人乘舟远去是所看到的壮丽风景。全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虽然写的是送别,但是诗歌当中表现出来的除了依依惜别之意,也将诗人心中的豪迈、旷达一并表露出来。

6、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7、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8、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9、【赏析】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广陵即扬州。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湖北安陆住了十年,认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增诗称誉之,故诗中称之为“故人”。

11、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12、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13、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15、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因为两人是挚友,关系很好,孟浩然去广陵,李白相送,依依惜别。

16、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17、“孤帆”是指代孟浩然所乘坐的那只船,诗中也有暗喻孟浩然一人孤身远行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身影远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18、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19、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20、《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1、诗歌全文如下:

22、【题解】

23、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舟启程了。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人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是去追赶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没有了,于是长江浩浩荡荡流向天外。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

25、唐代大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来越小,越小越模湖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26、这首诗寓离情于写景。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2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8、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0、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

31、拼音huánɡhèlóusònɡmènɡhàoránzhīɡu

3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33、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34、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35、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36、【译文】

37、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38、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3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是看着好友孟浩然乘孤帆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天际,因此孤帆蕴涵的心情是寂寥的心情。

4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歌的意思是:我在黄鹤楼上向即将西去的友人告别,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他将要去往扬州。一艘孤独的帆船渐行渐远,最终慢慢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那滚滚的长江往天际奔流而去。

41、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43、诗的开头,说出了这个离别的事实。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顺江东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别了黄鹤楼。这样的句子,真是信手拈来,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妙在“烟花三月”,这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重要的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指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江南的春天,风光明媚,一直为文人们所歌颂,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有这样动人的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将是这样的景象。而扬州呢?又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的名都,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试想,以江南三月烟花的时候,去扬州十里烟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旷神怡吗?别认为这两句诗在表面上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情绪。

44、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45、作者:李白

46、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4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8、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古以来就是送别诗的名篇,诗中的四句诗,每一句都被世人奉为经典。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以绚丽多姿的三月春光和浩浩汤汤的浩瀚长江为背景,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一表现的淋漓尽致。

49、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0、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

51、李白lǐbái

52、《芙蓉楼送辛渐》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七言绝句)。

53、孤帆,意思是孤独的帆影,在诗中代指孟浩然乘坐的船,这里也形容孟浩然孤身一人离去的背影。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身影远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54、古典诗歌,绝大多数的篇章不外乎写景抒情。这二者在写作时虽很难截然分开,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如果要想在诗歌中给以生命,使它具有长远的效果,那么在吸取这一景色时,不仅必须准确地表达,而且还要溶进强烈的感情,从而在鲜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写的深度。李白在这首诗里,把送别的依依之情,以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范例。

5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而芙蓉楼送辛渐是表达了自己的为人正直,大公无私的品质。两首诗虽都是送别诗但要表达的意思不同。

56、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被张九龄招致幕府。但其仕途困顿,最终修道归隐,曾隐居鹿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