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不是苏轼。《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试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下列作品之一:
3、“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4、葡萄/美酒/夜光杯,
5、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作者:唐王翰
8、欲饮/琵琶/马上催。
9、《凉州》是唐代民族乐府第一曲调:开元九年之前郭知运所献,属胡部:为大曲,调式有正宫、道调和高宫;音乐风格愁苦悲凉;乐器有觱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横笛、笙、方响;配有舞蹈,属软舞;歌者、舞者、演奏者甚众;很多著名诗人为之创作歌辞;歌辞通过艺人选诗入乐方式进入乐府;也是中唐后人追忆盛唐的符号。
10、(唐)王之涣
11、凉州词是词牌名,好多诗人写过,王瀚的凉州词:
12、醉卧/沙场/君莫笑,
13、《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14、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5、凉州词是古诗,没有主题曲。
1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古来/征战/几人回?
18、一片/孤城/万仞山。
19、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20、画的不是王瀚。
21、凉州词是词牌名,好多诗人写过,王瀚的
22、春风/不度/玉门关。
23、不是,是王之涣的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26、羌笛/何须/怨杨柳,
27、凉州词(王之涣)
2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9、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2、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33、画不是王瀚的。
34、黄河/远上/白云间,
3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36、七言律诗的断句一般都遵循着2,2,3这样的断句方式;如果是五言绝句,则一般依据2,3这样的断句方式来进行节奏划分。
37、不是苏轼的是王之涣的
38、凉州词【唐】王翰
39、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40、唐王之涣(688—742)
41、(唐)王翰
42、凉州词的节奏划分为:
43、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4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4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