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3、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4、山行:在山中行走。
5、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6、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7、擎:举,向上托。
8、捕:捉。
9、逐句全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0、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11、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12、(2)山行【唐】杜牧
13、斜:此字读xié,为伸向的意思。
1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5、闭口:闭上嘴巴,不说话
16、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17、鸣蝉:鸣叫的知了。
18、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19、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0、犹:仍然。
2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2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24、③流:发出。
2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2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7、意欲:想要。
28、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2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0、(1)所见【清】袁枚
31、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32、(3)赠刘景文【宋】苏轼
3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4、鸣:叫。
35、坐:因为。
36、②清露:清纯的露水。
37、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38、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9、⑥藉(jiè):凭借、依赖。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4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41、最是:一作“正是”。
4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4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44、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5、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46、须记:一定要记住。
47、蝉是一种生物,主要生长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大部分地区,蝉的幼虫叫法不一样,有的地方叫它结了龟,有的地方叫它知了牛,有的地方叫它知了,蝉的兑壳是一种中药材,蝉是知了牛兑变后的名称,蝉的叫声十分刺耳。
48、径:小路。
49、立:站立。
50、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1、菊残:菊花凋谢。
52、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5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4、【注释】①空桑林:指桑叶枯落的桑树林。②萧关:宁夏古关塞名。③幽并:幽州和并州。④游侠儿:指好交游、逞意气而轻生死的人。⑤矜:自尊自大。⑥紫骝:泛指骏马。【译文】 蝉在空旷的桑林里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正是秋寒的季节。出塞入塞都是一片寒凉,到处都是枯黄的芦草。自古以来幽州并州的征人,都与尘沙一起衰老。不要学逞意气的游侠儿,夸耀自己的紫骝马。【赏析】 这是一首反战诗,描写了塞外百姓的荒凉。诗人描写了征人与尘沙共老的凄凉画面,同时也警戒戍边的人,不要持武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