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李白
2、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4、诗词大意: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5、该诗格调略显低沉,诗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诗人深居在一个竹林繁茂,清静幽雅的馆内,每日出走在山间小道上,倍感亲切,崇山峻岭中鸟儿读着月光,欢迎着我这位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客人,在如此幽静深邃的山林里,我倒盼望着没人打破这份和谐宁静。从思想感情上看,该作品表达出诗人强烈追求内心的淡薄宁静以及与世无争,超凡脱俗的心态。
6、今夜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银灰色的纱裙。她穿着素白色的衣衫,娴静而安详,温柔而的大方。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会儿吹吹口哨和着风吹竹叶的哗哗声,一会儿弹弹琴,体会着高山流水的意境。竹林里僻静幽深,身边没人,只有那如水的月光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在那里翩跹着,低吟着陪伴着我
7、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8、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9、(竹里馆)作者王维只有一首。春夜城闻笛作者李白。只有一首。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只此二首。
10、诗词大意: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1、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12、春夜洛城闻笛
13、王维《竹里馆》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是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1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7、翻译: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8、来过竹里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太阳很低,快与道相亲这里很静、出出入入只有山里的鸟儿迎接这里很隐秘、没有一个人居住、
19、原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1、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22、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3、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24、《竹里馆》后两句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6、《竹里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绝。
2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8、翻译: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9、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30、原文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2、皎洁的月亮缓缓升起,一片片碎银洒落在地面,王维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有时吹来一阵微风,竹叶碰在一块儿,发出清脆的交响,大自然像一位演奏家,用他轻捷的手指弹奏出一首首山间乐曲,多么动人和美妙啊,诗人一边抚摩着琴弦,一边吹着长萧,琴声和萧声随处悠扬,作者突然想到:"虽然我一个人独自在竹林之中,但我并不孤独,你瞧,我心心相印的朋友----那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用她的光辉与我相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