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37句

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37句

时间:2024-11-20 15:33:26

1、⑷詹:至也。

2、⑴绿:通“菉”,草名,即荩草,又名王刍(chú),染黄用的草。

3、《示儿》全诗赏析

4、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5、【原文】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7、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8、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9、三、四两章是虚写,诗中并没有出现归、回、还、返等字眼,但尽显归来之意。第三章写君子渔猎,妇人相随,犹如后人所谓“你耕地来我织布”一样极具田园风味,夫倡妇随之乐于此可见。龚橙《诗本谊》以为这是《小雅》中“西周民风”之一,确是探骊得珠之论。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钓”言,所钓鱼之多,实赞君子无穷的男性魅力,此可以闻一多先生“《国风》中凡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廋语(按,廋sǒu,隐藏。廋语,隐语)”(《诗经通义》)证之。更何况“言钓则狩可例见”(孙鑛语),“只承钓言,大有言不尽意之妙”(姚际恒《诗经通义》)。

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朝代:宋代

12、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13、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14、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6、整天在外采荩草,还是不满两手抱。头发弯曲成卷毛,我要回家洗沐好。

17、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18、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19、作者:佚名

20、⑹观: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引申之义,物多而后可观,故曰:观,多也。”

2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2、整天在外采蓼蓝,衣兜还是装不满。五月之日是约期,六月之日不回还。

23、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4、诗一、二两章是实写,但从实实在在的事件记述中,人们能够见到诗的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终朝采绿,不盈一匊”,采绿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飞越几重山水,心手既不相应,自然采菉难满一掬。那么所思所念是什么,诗人并未直白,而是转言“予发曲局,薄言归沐”,卷曲不整的头发当然不是因为没有“膏沐”,而是“谁适为容”。此时又要去梳洗,是因为君子随时都可能出现在面前。诗的第二章“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交待了原因,“五日”、“六日”郑笺解为“五月之日”、“六月之日”是比较合适的。既然约定五月之日就回家,在其后的每一天女主人公当然要无心于采菉,留心于归沐了。但“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还不仅仅是交待了女主人公反常行为的原因,同时把她心中一股浓浓的怨思传递给了读者。然而在“终朝采绿”这样难捱的时间里,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联想,观下文可知。

2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6、⑵匊(jū):同“掬”,两手合捧。

27、鉴赏《采绿》一诗,《毛诗序》以为“刺怨旷也。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序说言过简而意难明,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阐述说:“《叙》云刺怨旷也,盖谓刺时之多怨旷耳。征役过时,王政之失,故复申言之云,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征役频兴,室家暌隔,民生愁困,谁实使然?”此诗被编入《小雅·鱼藻之什》,从诗教角度观之,《序》说实不误。然就诗而论,还是把它看作“君子于役,过期不归,妇女怨思之作”(陈子展《诗经直解》)更为贴切些。

28、(宋)杨万里

29、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30、⑸韔(chànɡ):弓袋,此处用作动词。

31、他所钓的是什么?鳊鱼鲢鱼真不错。鳊鱼鲢鱼真不错,钓来竟有这么多。

32、这人外出去狩猎,我就为他套好弓。这人外出去垂钓,我就为他理丝绳。

33、【赏析】

34、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35、作者:陆游

36、⑶襜(chān):毛传:“衣蔽前谓之襜”,即今俗称之围裙。

37、总体上说,诗一、二两章以实极写幽怨神理,刻画情思细致入微,三、四两章以虚极言倡随之乐,更显出别离之苦。前为景中情,后为情中景,妇人幽怨深思之情栩栩如在目前。此诗可与《周南·卷耳》篇并读,两篇都有虚实对比之妙,但一是通过角色转换式的设身处地以对方写自身相思之苦,一是通过时空转换式的倡随之乐写现时一言难尽的幽怨之情。在对比中或可明《风》《雅》之别非诗旨之别,亦非表现手法之别,实乃诗教之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