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但不管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尝试了很多,也在历史中得到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古人记录下我们文明中一切对错,只为身为后辈的我们知晓,希望我们不要再犯下他们所犯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先祖的伟大!
3、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学习和进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更好的人。
4、历史是一面镜子。就想唐太宗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全句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做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得失。
6、出自——唐太宗李世民。
7、言行不一而欺上瞒下,罪大恶极!
8、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一样.
9、[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10、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11、透过历史,我们懂得了前行的方向,前方是深渊还是光明大道,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我们反射过去而谨慎应对未来。
12、处事为人而行事胆怯,资恶辱己。
13、这是因为,只有他人的反馈,才能真正揭示出我们的行为和心态中存在的缺陷和优点。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含义,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铜镜子来照看自己的衣冠,确保它们处于完美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思想和人性,必须用人作为镜子。
15、出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16、是魏征死后,太宗所说的
17、行商一世而奸猾无心,害人害己。
18、《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9、这句话出自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来自于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征,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地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不明事理而逆道而行,伤人伤己。
21、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22、历史亦是能映照人心,通过事件的成功与失败,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来影响我们为人处世之法。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4、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为人处世之道,为我们留下了他们的经验,让我们有了借鉴,让我们有了判断的能力。
25、原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26、卷二任贤第三(凡八章)
27、书名:贞观政要作者:吴兢